彭山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鲜明“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采取“问、治、评、固”四步法,大力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切实建强基层堡垒。
一问:找症结、查原因、理思路。区委书记带头,15名区级领导带队,区委组织部、联系部门、乡镇(街道)组成10个考评组,以入户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全覆盖考评全区86个村(社区)党组织。逐村弄清区位交通、区划人口、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村情概况,班子结构、党员队伍、优秀农民工、后备力量等队伍现状,主导产业、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发展情况。对照基层党建标准化、支部建设规范化要求,查找发现组织建设、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服务等5个方面问题249个。工作组对照村“3大类5方面”、社区“3大类9方面”逐一分析研判,筛查提出8个村、2个社区,经区委常委会审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逐一分析问题原因、找准根源症结,“一村一策”建立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问题台账、任务台账、责任台账等“三本台账”,提出整改举措85条。
二治:强力量、定机制、抓整改。推行“五方联动”抓整治,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确定1名区级领导牵头,每周掌握整治进度;1名乡镇党委书记包保,每周到村督导2次以上;1名第一书记驻村,每月抓整治工作7天以上;1个区级部门帮扶,每月到村帮助解决突出问题;1名组工干部联系,每旬到村1次,督促推进整治进度。针对支书不胜任、班子不齐类问题,由组织部长牵头抓,采取“一肩挑”兼任、两委干部顶岗、后备干部选拔等方式选配,拓宽人选来源,做好培训提能,推动班子素质弱变强。针对信访矛盾类问题,由政法委书记重点抓,针对性制定化解方案,推行领导包案,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针对民生诉求类问题,由区委牵头,采取“乡村下单、部门接单”方式,逐一落实责任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大力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民生难题。截止10月底,已调整不胜任党组织书记6人、村两委干部9人,落实15个区级部门解决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难事43余件。
三评:听民意、评效果、明奖惩。坚持“转化没转化、群众说了算”,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建立区级层面、乡村层面、社会层面“三方”参与的测评机制,围绕干部作风、能力水平、作用发挥、党建工作等方面,定期对软弱涣散整顿情况、整治完成进度等面向群众开展评测。建立“旬交账、月通报、季验收”制度,组织部牵头每旬采取实地察看、入户座谈、群众测评等形式对拟定的整顿任务逐条考评、督促进度。对整改行动缓慢、无明显效果、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村,约谈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11月中旬起,将采取基层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乡镇党委考评、区级评估验收的方式,对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每个问题逐一“过筛子”。严格兑现奖惩,明确将整治成效作为乡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评先选优重要依据,作为“五个一”力量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整治工作搞形式走过场、评估验收不合格的,严肃问责追责,调整相关责任人岗位。
四固:夯基础、聚人才、强保障。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央最新条例,按照省委组织部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确定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任务、基本活动、基本服务、基本保障等“七个基本”村党组织党建标准82条,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最基本的要求严起,采取摸底自查、对标建设、考核验收的程序,推动基层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鲜明“一好双强”标准,回引1200余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农民工党员57名,每村培养农民工后备干部4名左右,新培养致富带头人村干部110余名,切实增强村级人才储备。坚持党建工作“不差钱”,按照13万元标准落实村级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标准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其他村干部按照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的80%落实,配套每村5万元绩效考核奖励,设置500万专项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3000余万元启动新一轮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大力激发村组干部干事热情,全面巩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