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551696

涪城区建设党群暖心驿站“零距离”服务群众

www.gcdr.gov.cn (2020-10-31) 来源:绵阳涪城区委组织部

绵阳市涪城区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聚焦部分社区服务阵地较远、群众办事或受行政区域限制、下班后延时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探索建立“党群暖心驿站”,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构建完善亲民化、零距离、全天候、跨区域、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精准对接,不断提升辖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聚合调度资源建好驿站

全域化选址。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全覆盖走访,摸清社情民意,亲自研究谋划推进党群暖心驿站建设。综合考量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就近就便在人员集中、群众经常集聚的广场、车站、商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全域布点,构建形成覆盖城市角落“随处可见、随时可享”的党群暖心服务驿站体系。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原则,先行在城厢街道建国门社区、工区街道灵通社区等16个城市社区建设18个“党群暖心驿站”,实现城区每0.4平方千米一驿站;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的党群暖心服务驿站体系,延伸党群服务中心触角,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建设、规划先行,组织住建、综合执法、规划等职能部门,逐一对铁牛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等党群暖心驿站建设规划进行现场指导。研究制发《涪城区党群暖心驿站建设工作清单》,出台《涪城区党群暖心驿站试点建设方案》《党群暖心驿站服务菜单》等系列制度,做到“党群暖心驿站”建设规范。统一“七有”建设标准,所有党群暖心驿站全部实现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备设施、有管理制度、有人员服务、有地图可查、有服务菜单。多元化投入。采取“政府支持+市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党群暖心服务驿站共建。根据驿站提供的服务功能,采取驻地共建单位筹集、财政补助、向上争取等方式采购驿站内部软硬件设备。引导银行、通讯、供电等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通过项目认领、公益赞助等方式参与建设。目前,共有邮储等商业银行、百盛等商家10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筹集建设资金200万元。

二、亲民便民服务用好驿站

精准化问需。依托“初心访谈”,组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下沉辖区企业、居民小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分类进行需求摸排,建立问题需求清单500余项,制定工作台账30余本。根据群众需求清单和台账,对每个党群暖心服务驿站辐射范围的服务需求、服务类别、服务人员(提供幼儿日间托管、老人日间照料和居民休闲娱乐等)进行精准研判。在精准研判基础上,科学划分每个驿站承载的服务功能,逐一落实辐射服务项目与辖区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承载服务项目最多的驿站对接、解决群众需求100余件。亲民化服务。按照“便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理念,采取“线上办理+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终端下沉到“党群暖心驿站”,现场设置政务服务综合窗口,街道权限范围内的服务事项全覆盖实现一站式、跨区域办理。突出功能定位和服务定向,采取“1+N”服务模式在提供基本政务服务的同时,根据驿站布局差异化提供矛盾纠纷化解、民情信息收集、物业代办服务、临时老人儿童看护、爱心义诊、法律援助等特色暖心服务,将服务延伸到特殊群体关爱、社会治理等领域。10月份以来,全区党群暖心服务驿站承接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00余件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有事办,进驿站;到驿站,一站办”在居民群众中逐渐形成共识和习惯。积分化评议。推行服务积分制管理,在“党群暖心驿站”中设置服务评价系统,办事群众根据驿站服务情况,对驿站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办事效率、便利程度、流程规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季度对驿站工作人员的积分情况进行通报,并在辖区显眼位置公示,以群众评议推动驿站及其工作人员真正暖心于民、暖心惠民。结合积分排名,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驿站服务标兵评选、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挖掘培育和选红色驿站先进典型50余个,发挥“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提升为民服务广度和温度。

三、持续延伸服务管好驿站

体制化改革。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群共建”的运营管理模式,党群暖心服务中心由区委牵总、街道党工委牵头,区政府牵头主导、街道办具体主导,广泛调动全社会资源,重点发挥和利用党员、群众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驿站管理多方参与,驿站运营多方支持,驿站服务多方受益。探索居站分设和便民服务垂直管理机制,把居委会的政务服务功能“移植”到党群暖心服务驿站,提升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的效率效果,调度整合体制内外资源聚集,共同做强做好党群暖心服务。市场化运营。实行“市场化+公益性”运营模式,依托社会力量,通过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帮扶、志愿服务等公益手段进行管理运营。组建由社区、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群众代表和区级相关部门组成的“党群暖心驿站”管委会,共同参与驿站建设管理。将驿站经营收益的30%交由社区作为公益基金支撑驿站运营和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解决驿站维护、人员补贴、设备添置等经费,确保可持续、常态化运行。暖心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实行社会化公开选聘、竞聘上岗,实行A/B岗制度,实现为群众提供“全天候”24小时便民服务。科技化支撑。强化科技、智能元素融入党群暖心服务驿站建设管理。推动党群服务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方面服务信息资源,健全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撑,有序推动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向街道开放,实现上级部门业务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分类共享。运用电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驿站设置便民缴费(水电气费收缴)、网上申报、智能预约(看病挂号)等系统,将“党群暖心驿站”打造成为集智慧党建、智慧生活、智慧缴费、智慧停车等“智慧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