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191293

珙县“红色领航”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www.gcdr.gov.cn (2020-11-16) 来源:宜宾珙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珙县聚焦城市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统筹不够、参与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持续深化红色队伍、红色机制、红色工程、红色阵地建设,以“红色领航”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一、建强“红色队伍”,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全面调动网格员、志愿者和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员力量,充实城市基层治理力量。一是优化网格队伍。以社区建制调整改革为契机,以人口户数为主要依据,将14个城镇社区划分为148个网格,实行网格与居民小区完全重合,由居民小组长担任网格支部书记,综合履行治安防范、纠纷调解、便民代办等15项职责,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二是壮大志愿队伍。依托珙县互助公益协会、义工协会等志愿服务队伍,由社区党委整合社区干部、退休党员、青年群体等力量,建成龙祥社区七彩阳光、新桥社区居家创业等14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法律咨询、环境治理、就业指导等服务400余次。三是打造专业队伍。深化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职业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目标绩效考核机制,选派2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到上级机关、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全面提升社区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二、深化“红色机制”,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大党委、双报到、联盟化”等多方参与治理机制,协调联动开展基层治理。一是深化大党委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每季度召开1次党建联席会议,驻区单位党员每月到社区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驻区单位每季度帮助社区解决一个难点问题,推动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二是深化双报到机制。创新推行“双包双选双管”机制,按照“包驻地区域+包分派区域”的包片定责模式、“选规定任务+选自定任务”的社区服务模式、“积分制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考核评价模式,推动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221个,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调解纠纷等活动2000余次。三是深化联盟化机制。聚焦商圈、市场和园区,成立3个区域化“两新”组织党建联盟,根据联盟成员单位的服务资源和服务内容,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扎实开展健康咨询、感恩教育、走访慰问等工作,先后开展“感恩祖国”“文明健康有你我”等活动37场次,参与居民达1000余人。

三、实施“红色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城市智慧治理、小区家园共治等示范工程,进一步精准治理方向,提升治理水平。一是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投资40万元建成全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通孵化培育、创新展示、资源对接、专业服务等4大功能空间,帮助珙县互助公益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等10个协会承接政府购买项目22个;每周邀请县辖内社会组织开展2次培训交流会,讨论交流治理服务项目,精准治理方向。二是城市智慧治理工程。以争创全省典型的标准升级“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建成集“互联互通”大党建、“共建共享”大数据、“高效快捷”大服务、“共融共治”大治理、“合作共赢”大商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推进县、乡镇、村(社区)、综合网格四级联动,在村级安排1名治理专干、1名民情代办员,探索群众在家申办业务,民情代办员上门服务模式,推动“网上高效快捷、网下便民连心”。三是小区家园共治工程。针对物业小区、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治理难题,选取城区龙祥社区天富花园小区为试点,创新开展“家园共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八大专项行动,通过党建示范、物业提质、自治规范、老旧小区改造、社会组织发展、文化提升、智慧平安建设、小区乱象整治,聚力打造一批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品牌小区。

四、打造“红色阵地”,增强基层治理活力。把抓好阵地建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强阵地凝聚各方治理合力,绘好基层治理同心圆。一是打造珙州驿站。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在“居民小区、商业街区和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建成20个“党群驿站”,依托驿站覆盖区域在职党员,协调解决社区居民自发开展的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调处业委会和物管之间的矛盾纠纷,现已为居民提供免费茶水供应、图书借阅归还、共享工具等便民服务1000余次。二是建设商圈党委。在县城商业集中区成立“桃花井”商圈党委,吸纳鹿鸣茶业、圣浦食品等45家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成员单位。每月召开1次商圈党建工作联席会,邀请机关、社区和企业负责人参加,共商经济发展,帮助解决商圈内居民就业、企业融资各类问题114个。在巡场镇龙祥社区、南井社区等设立4个商圈党委延伸服务点,整合成员单位法律咨询、项目管理、销售平台等20项服务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问需服务。三是实施亲民改造。打破传统“行政化、办公化”柜台办事模式,拆除社区阵地窗口柜台和非必要的展板,添置桌椅沙发、图书报刊等,配套“陈五姐调解室”“僰乡义工服务站”等特色功能区,打造开放式办事大厅。充分利用僰苗文化、珙石雕、麦秆画等本土文化元素,在社区设置苗族蜡染和麦秆画传习室,定期举行蜡染、石雕会展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