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统一部署,船山区着眼选好书记、配强班子、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在组织领导、换届基础、换届程序、风险防控上下足功夫,圆满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围绕“三项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推进有力。一是构建横向到边的“1+6+12”换届工作组织构架。成立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由组织、纪检、宣传、民政、政法、信访等部门抽派专门人员组建综合协调、宣传舆论、“三资”清理、风气监督、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6个专项工作组和县级领导带队的12个区级督导组,牢牢把握换届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确保领导责任全覆盖。二是建立纵向到底的县级领导、区直部门联乡包村制度。全区30名县级领导、51个区级部门全部下到12个乡镇(街道)、沉到所有村(社区),保证每个乡镇(街道)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有1个工作督导组蹲点指导,每个重(难)点村有1名县级领导负责具体指导,确保换届环节不少、步骤不乱、力度不减。三是制定“1+5”工作方案。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为统领,纪检、宣传、政法、卫健、信访、财政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围绕严肃换届纪律、信访矛盾化解、宣传和舆情应急处置、疫情防控、“三资”清理等,形成“1+5”的工作方案,对相关部门责任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确保了整个换届工作部门责任具体到位。
做好“三个先行”夯实换届基础,确保推进有质。一是分析研判先行。由联系县级领导带队,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采取召开会议、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对115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分析研判,重点摸清基本情况、班子运行情况、意向人选情况、风险隐患情况等。逐村(社区)建立《村(社区)换届情况分析研判一览表》,对现任干部和意向人选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任职时间等要素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建立《村(社区)“两委”换届风险排查台账》《重难点村(社区)风险管理台账》《村(社区)外出党员情况台账》《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台账》等4本台账,实现了四个“清”:村(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清;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现状清;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清;重点村、难点村基本情况清,打好换届“提前量”,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准备足。二是问题整改先行。按照“先整顿、后换届”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重难点村,特别是信访矛盾较多可能影响正常换届的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集中“会诊”,精准切中“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发展能力、作风面貌、群众基础、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六大方面具体“脉象”,深入研究软、弱、散、乱、贫等致病根源,采取领导挂点联系、干部驻村指导等方式,集中整顿10个存在风险的村(社区),提前化解矛盾。三是离任审计先行。由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会同乡镇抽调专人分别成立“三资”清理工作组,对各村(社区)内部的资金、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对村(社区)“两委”班子任期内经济目标实现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债权债务管理情况等重点进行离任审计,确保换届工作清清白白,不留尾巴。及早掌握村级班子成员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结果与换届选举资格直接挂钩,防止带病选举情况发生,提前把影响换届的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三个严格”规范换届程序,确保推进有效。一是培训指导严格。区、乡分层分级举办换届专题培训,区级层面累计集中培训200余人次,并对区换届办工作人员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具体业务人员进行了换届业务闭卷考试,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人员熟悉选举程序、办法和步骤,提高换届选举有关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依规操作能力。结合实际,编制《船山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参考模板》《船山区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手册》,对换届过程中文书资料进行具体指导。各乡镇(街道)普遍编排了换届工作日程安排表,印发工作指导手册,真正做到一个村(社区)一套方案、一个环节一次培训,一个阶段一次小结、一种情况一个预案。二是人选审查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紧扣“双好四强”标准,严格落实“九不选”要求,合理设置班子成员年龄、文化等资格条件,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乡镇初审、区级联审、区乡联合考察的程序,对候选人初步人选逐一过筛子,对18名不合格人选及时“放下”,扎紧把牢人选“审查关”。突出目标选人,坚决摒弃“将就”和“矮子里面选高人”的思想,通过“推”、“选”、“派”三种方式努力提高候选人初步人选质量,从现任村(社区)干部及后备干部中推荐435名、拓宽渠道从优秀人才中选拔256名、全面统筹从机关事业单位中下派6名,把好选人“质量关”。三是程序操作严格。坚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选举各项原则和要求开展工作,做到规定环节不减少,法定程序不变通,工作标准不降低,杜绝走过场、搞形式。各乡镇(街道)设计了换届选举时间日程表和工作流程图,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具体到天、具体到人,保证了组织实施的严密性。12个区级督导组下沉到村,会同各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驻村干部,对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对各个关键环节进行逐个审核,确保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把牢“三个关口”筑牢风险防线,确保推进有序。一是把牢“风险稳定关”。动态掌握换届期间风险点,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确定1120名民情直报员并坚持每日报告制度。开展“村霸”排查整治,建立《换届风险台账》,全面摸清影响换届选举的不利因素。针对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矛盾凸显、信访高发的实际,坚持换届相关的信访问题优先接待、优先答复、优先处理,畅通渠道纾解诉求。换届期间接到基层党员群众来电8件,都及时给予了解释、答复和移送有关单位办理,办结率达100%。二是把牢“疫情防控关”。针对换届期间正值在外人员返乡高峰的情况,区、乡分层分级制定了村(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卫健负责统筹做好换届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宣传部门负责疫情政策的宣传,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选举过程中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实施人员分类管理,对省外、境外返乡参选人员全面登记,对中高风险返乡人员实行重点管控。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控制会议频次和时间,大会选举期间,区、乡共派出医护人员230余人次到会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换届顺利进行。三是把牢“风气监督关”。坚持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全过程,突出“三个在先”,村(社区)张发放贴换届纪律“十严禁”1200余份,利用村广播滚动播放换届纪律,引导党员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有序参与选举,做到教育在先;收集编印《违反换届纪律典型案例》,运用反面警示教育增强宣传实效,做到警示在先;县级领导带队12个督导组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与候选人进行谈话,强调换届纪律,逐一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做到预防在先。同时,畅通“12380”和“12388”24小时换届监督举报电话,严厉打击妨碍、破坏、干扰换届选举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