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5218861

成都探索构建流动党员“五双”“四实”工作体系

行有方向 心有归处

www.gcdr.gov.cn (2024-08-2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0821-党建-01.png

成都作为管理人口超2140万的超大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其流动党员“人员摸排难、教育管理难、服务凝聚难、作用发挥难”问题一直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成都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流入党员“五双”工作体系、流出党员“四实”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立体推动格局。

建立流入党员“五双”工作体系

变“流入”为“融入”

成都市注重将流入党员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在册党员一视同仁,构建“五双”工作体系,将流入党员摸排出来、组织起来、发挥作用,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助力流入党员在融入成都、建设成都进程中增长才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双找”措施,推动精准摸排。建立依托流出地组织体系精准摸排、“微网实格”体系常态摸排、用工居住日常摸排、“报到码”广泛摸排、运用信息手段“撞库摸排”5种方式,摸排纳管40630名流动党员,全部编入居住地或工作地党支部,与在册党员同学习、同活动、同参与重要工作。

实施“双向共管”,推动高效纳管。通过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会商机制,按照流入地、流出地双重管理的原则,推动流出地依托在蓉工作机构、商协会成立流动党员党委,加强对在蓉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经常性教育;开发“蓉城先锋”智慧党建应用系统流动党员应用场景,为流动党员匹配账号、为流入地党委组织部分配管理员账号,帮助在蓉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更好纳入组织管理。

开展“双向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健全全覆盖教育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机制,采取流出地推荐,流入地建库培养的方式,开设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班和重点培养对象专题班,建立导师带教、跟班学习等培养机制,两地合作培养回引村(社区)“两委”委员超1000名。健全完善3079个流动党员服务阵地服务功能,整合多部门政策资源,为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提供帮助。

突出“双示范”,促进作用发挥。区分在职、离退休,8小时内、8小时外等不同群体、不同场域,搭建流动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的作用发挥载体,建立群众点单、流动党员接单的党员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蓉城先锋·点亮微心愿”活动,联动流出地推动优秀流动党员回流家乡就业创业,进入村(社区)“两委”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流动党员在流入流出两地生产、工作、生活中发挥作用,精准搭建平台。

坚持“双向发力”,强化基础保障。选派514名全职党建指导员,支持流出地向在蓉流动党员党组织选派全职党员指导员,建立流入地、流出地联络员制度,共同选优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统筹使用市、区(市)县两级党费和财政工作经费,争取全省下拨专门经费,联动流出地强化多渠道经费保障,支持流动党员集中的镇街、园区、楼宇等,由流入地、流出地共建共享流动党员党群服务阵地。

构建流出党员“四实”工作体系

建强“远方的家”

“在流出党员方面,成都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服务老乡、建设他乡、反哺家乡,为两地发展穿针引线。”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思想引导和服务凝聚相结合,以乡情为纽带,构建“四实”工作体系,让流出党员流动不流失。

“重实践”建强组织体系。与流入地签订共建协议、合作清单等方式,构建协同共管机制,通过每年1次全面摸排、每月1次全覆盖联系、常态化“蓉城先锋”线上报备的方式动态更新信息,并反馈流入地。依托驻外机构,组建北京、上海、西藏、深圳流动党员(综合)党委,建立地缘型、业缘型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每个在外流动党员(综合)党委配备至少1名全职党建指导员,开设专题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

“下实功”丰富形式内容。建立年度述职、月度计划、市委组织部按周调度的工作机制,清单式解决诉求问题;市委组织部每年赴在外流动(综合)党委开展1次调研、召开1场座谈交流会、送1套政策上门,全力为党支部高效开展活动、走访企业、拜访人才赋能。线上开发“支部小书包”每月推送重点学习内容,线下结合中秋、春节等,开展以乡情为纽带的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有温度、高质量。

“务实效”搭建平台载体。引导流动党员就地亮明身份,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每年春节开展返乡流动党员座谈会,吸引其回乡就业创业,回村担任“两委”委员。发挥(综合)党委连接两地独特优势,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每季度与协会商会、产业园区共同组织党建联建活动,每月走进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促进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多领域协同发展。

“谋实策”优化服务保障。依托驻外机构,建立功能复合、以用为本的党群服务中心,联动人社、司法等部门提供权益维护、就业创业帮扶等服务;实施“蓉城先锋·暖流行动”,将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党员纳入“两优一先”表彰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