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履职敬业,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他协调项目,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多渠道助农增收;他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他擦亮“脱贫村底色”,增添“示范村成色”,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为促进太平村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就是高县融媒体中心综合部主任王奎,2021年6月起,担任来复镇太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王奎开展便民代办服务
牢记使命 建强组织聚人心
太平村之前是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不仅成功摘帽脱贫,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建制调整后,太平村成为四村合一的一类村,人口达5千多人。合并后的太平村呈现基础高、要求高,体量大、难度大“两高两大”的新形势。
“太平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重,不发生返贫致贫,是组织交给我的底线任务。”王奎到任后,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综合研判,并逐一“量身定制”帮扶对策,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
王奎组织年轻干部开展政策学习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到村工作后,王奎深知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太平村共有81名党员,他坚持从规范“三会一课”入手,健全党总支学习制度,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坚持第一书记讲党课,扎实提升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充分运用遍访交流、院坝会、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常态化宣传党的政策。适当调整村“两委”干部分工,发挥好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政治保证。密切党员与村民的联系,引领村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家乡中来。
“乡村振兴,先决条件是人才振兴。我们通过民主推荐、综合考核、跟岗实训等形式开展后备队伍建设。”王奎介绍,太平村近三年共发展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储备后备干部8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村党总支获评“市级(4A)先进村党组织”。
聚力产业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农房错落有致,田野纵横阡陌,公路四通八达……金秋时节,走进太平村,一幅别致的秋日乡村画卷让人赏心悦目。
“今年这柑子结得又多又大,要用竹竿把丫枝撑到才不得被压断。”太平村村民邓道兵望着他家8亩多挂满了果子的沃柑树,脸上笑靥难掩。眼下,正是沃柑果期管理的关键期,他每天穿梭在沃柑园里撑枝和疏果,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足“功课”,忙并快乐着。
太平村现有沃柑1000余亩,像邓道兵这样的沃柑种植户还有很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王奎驻村后,面对全村发展不均衡、特色产业不明显、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很快确定了“立足现实、做好规划、打好基础”的工作思路,充分依托帮扶单位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太平村集体公司和农户解决沃柑销售问题,不断擦亮“太平沃柑”名片。
王奎带领村民采售沃柑
“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将依托村域现有1000亩沃柑产业基地,发展以‘游’为主题的水果采摘体验区,建设沃柑采摘基地、沃柑田园景点网红打卡点,打响‘川宜太平’沃柑品牌。”太平村副主任王文之信心满满地说。
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奎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壮大蚕桑、粮食、蔬菜、生猪等传统农业,采取“村集体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截至目前,该村有蚕桑1500余亩,年产蚕茧8.5万公斤,产值500万余元;水果800余亩,产量500吨,产值超400万元;蔬菜1800亩;年出栏生猪近10000头……太平村“桑+菜+果+养”的种养结合的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了澎湃动能。2023年,太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52万元、人均纯收入2.35万元。
“我们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村域产业、旅游等综合服务核心;以宜庆路为纽带,依托村域沿线农业类型多样的本底,构建一条‘文旅+粮油、蔬菜、水果、畜牧’的‘1+4’综合产业发展风貌展示带;以农耕文化为基底,结合片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村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展示区”,谈及太平村的未来,王奎脸上写满憧憬。
为民办事 提升幸福生活指数
“驻村驻身更要驻心,只有把村民当成家人,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来到太平村,王奎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开展村情民情大摸排大调研,全面收集社情民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牢记于心。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他时时放不下心,事事竭尽所能。
王奎开展村情民情大摸排大调研
村民杨朝贵说,他家所在的太平村8组青龙嘴至屋基湾,以前只有一条“毛公路”,且弯多、坡陡、路窄,运输“晴通雨阻”,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王书记,你想哈办法帮我们这个组的路修一下嘛,我们现在出门和运东西都硬是恼火得很!”某天,王奎来走访,杨朝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奎回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后,立即和村“两委”一班人商讨。随后,王奎积极主动向县级相关部门和来复镇政府争取项目和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奎的多方协调下,太平村争取到了42万元县财政衔接资金。2022年初,该组840米长、4米宽的公路开工硬化,村民无不欢呼雀跃、倾力支持。如今,行走在宽敞平整的水泥公路上,杨朝贵逢人就说王奎实在、说到做到。
太平村14组村民唐继尧是蔬菜种植大户。多年来,他每天凌晨5点左右都要把菜送到来复镇集市售卖。“以前,我们这儿到街上那段公路没得路灯得,晚上黑黢黢的。安上路灯后,我天不亮去卖菜就像走在‘金光大道’上……”唐继尧说,他觉得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原来,从2022年10月起,王奎为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多次对接市、县乡村振兴局。两个月后,在对口帮扶单位市乡村振兴局的协调下,太平村完成了来大路红砖厂至宜庆路口75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此后,每当夜幕降临,该段公路总是亮堂堂的。渐渐地,出门散步、跳坝坝舞的村民越来越多。盏盏路灯照亮的不仅是公路,还照亮了村民的心。
“我们组90%以上的群众都开户安装天然气,年底就能用上天然气了。”太平村12组组长杨德兰说,该组离“来沙路”有2公里远,群众盼望安天然气盼了多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质进展。王奎了解群众意愿后,多次联系县级相关部门,并协调天然气公司为该组群众安装天然气,整村推进天然气安装工作得以落实。据介绍,太平村今年有近900户村民用上了天然气。
王奎上门开展“一老一小”联系服务
硬化生产道、整治沟渠……王奎在不断招引项目、企业、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与村“两委”干部、志愿者等,探索实施了“一心四通”治理模式,创建了“便民小骑手”志愿服务队,按照“村‘两委’制单、群众点单、村级派单、‘小骑手’接单办单、群众评单、村级核单”的“六单推进”方式,为村民提供上门代办、上门送学等服务。目前,累计代办事项17500余次,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儿童2000余人次,为村上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三年来,太平村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好”村、“六无”平安村、“文化扶贫”示范村,市级(4A)先进村党组织、乡村振兴先进村、文明村、美丽家园、乡村治理示范村,县级“爱国拥军先进单位”、红高州·善治单位等称号。“太平村便民服务小骑手”志愿服务项目被市精神文明办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8月,王奎获评“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