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黄丽,女,汉族,1988年12月生,四川荣县人,中共党员,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工作人员,2023年7月至今担任荣县东佳镇赵家桥村驻村第一书记。
【人生格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负韶华,心向未来。
【村情简介】赵家桥村位于东佳镇东北部,由原赵家桥村、大佛山村、老筒车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2.54平方公里,属脱贫村。全村耕地面积4248亩,现有13个村民小组868户2603人。村产业主要有1200余亩的中药材川佛手和500余亩的稻虾养殖。
身入乡村更心驻乡村
赵家桥村,一个美丽的村子,这里果香稻香遍布田间地头,山林草木郁郁葱葱。然而,对于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黄丽来说,工作环境、角色以及工作内容的巨大变化多多少少让人无所适从。从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到东佳镇赵家桥村,乡村成为了她人生的新起点,对农村情况的不了解与对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不熟悉无疑成为了她人生的一大新考验。自接到任命后,她不断在心中重复着:必须沉下心来,既来之,则爱之。
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情
作为第一书记,黄丽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开展驻村工作?思来想去的首要之策还是“了解”二字,必须了解村情民意才能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为了能尽快地熟悉村情,融入角色,上任之初,她便骑着小摩托穿梭在赵家桥村的小道上,开启入户走访之路。
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她基本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结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状况、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村民们见到她也会亲切地问好,都在说咱们村来了个新书记,每天都能看到她在田间地头跑。
因地制宜促发展,焕发产业靓丽“风景”
驻村工作的第一步是“了解”,第二步则是“发展”,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深入调研分析资源优势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黄丽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确定了“强组织、旺产业、兴文化、绿生态”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与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黄丽首先想到了紧邻越溪河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主动向荣县人民武装部申请到项目资金62.4万元,这笔资金摇身一变成为遍布田间地头的输水管网,让一片撂荒了数十年的土地变成了良田。同时,还争取到帮扶资金,用于打通产业道路,并为村组道路安装了110盏太阳能路灯,极大提高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性。
实地考察佛手柑产业
调研中,黄丽了解到赵家桥村土壤、水源适合种植川佛手与发展稻虾,于是在基础设施建成后,积极引进荣县萱悦现代农业服务社新建500余亩稻虾养殖基地,拟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至1000余亩,打造成集养殖、分装、销售为一体的赵家桥村稻虾养殖基地,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真正实现一田两用,一田双收;与川佛手企业通过提供劳动力、土地承包服务多方面开展合作,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提供劳动岗位,带动30余名村民,还包括4个脱贫户就近就业,年收入增加近1万元。同时,聚焦产业发展多样化,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年出栏1万余头的生猪养殖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建成后的养猪场将以循环种养的模式,解决全村水果种植沼液需求问题,助力果业绿色发展。
乡村代言扬文化,诉说乡村蝶变“美景”
产业要发展好,在“鼓足钱包”的同时,还要拓宽眼前的路。为了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乡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赵家桥村,黄丽“化身”乡村代言人,拍摄多个短视频,向外界多维度展现了赵家桥村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
乡村代言赵家桥村的特色文化——摆渡船
通过乡村代言积极推广特色产业,从佛手柑种植环境的介绍到产品特性的讲解,再到稻虾养殖、烹饪方法的分享,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不仅提升了佛手柑和稻虾的知名度,销售渠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旱育秧和摆渡船的宣传也让外界感受到赵家桥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帮助村民干农活
在镜头之外,黄丽同样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赵家桥村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到村中。她积极组织参与党建结对帮扶活动,邀请县、镇干部职工来到赵家桥村开展助农打谷、瓜果采摘等特色活动,助农增收的同时让赵家桥村的特色走向外界。
尽心尽责解民忧,实现群众心中“愿景”
乡村工作,无外乎发展与民生二词。驻村期间,除聚焦发展外,黄丽也始终践行着把村民视作自己的亲人,将人生扎根在乡村中,将村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大责任”扛在肩上。
入户关心村民病情
黄丽了解到一位村民患尿毒症住院治疗20天后,因难以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被迫回家休养,家中正在读高三的二儿子为了不让双胞胎哥哥分心考大学,选择了辍学在家照顾爸爸。听到这个消息后,黄丽立即来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并向村民说“你的病要好好治,孩子的书也要好好读!”为了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黄丽第一时间向自贡市慈善总会递交申请,在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向该家庭资助了15300元。同时,黄丽还着手为其申请低保,那段日子,她的身影在村民家中与医保、民政等部门间不断穿梭。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村民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那两个孩子也顺利参加高考,哥哥还以544的高分进入一本线,给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在高温预警天气下,她多次入户到学生家中了解家庭真实情况和求学意愿。其中了解到村中有一位小王同学,考取了学制5年的医学专业本科,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的各项费用来源成为这个家庭的难题。为了让小王能顺利完成学业,黄丽多方联系爱心企业,详细介绍小王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情况等等,最终成功打动了四川德途律师事务所,同意资助小王在校读书期间每月500元作为生活补助,直至大学毕业。这些经历是黄丽关心关怀村民的一个缩影。驻村一年期间,共帮助8名优秀困难学子申请到慈善助学资金共计4万元。
村民送锦旗感谢合影
一面印有“驻村帮扶暖民心,心系群众办实事”的锦旗成为这个家庭对黄丽的最诚挚感谢。驻村一年,共收到了两面锦旗,这些鲜红的锦旗不仅承载着荣誉,更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此外,在驻村期间,黄丽还积极争取帮扶物资,为特困老人、残疾人、脱贫户争取到了轮椅、保温杯、米油、床上四件套等物资;给留守学生、困难儿童带去了学习用具、凉被、玩具、零食等,用行动践行着扎根乡村的理念,让自己的身影在村中映射出永不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