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深受电影《第一书记》触动、心怀满腔热忱的青年张银浩主动向单位成都公交集团请缨,踏上了前往简阳市涌泉镇凉塘村的征途,肩负起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深入一线,紧密围绕“四项职责”,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增收、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始终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用青春和汗水在广袤的乡村沃土上描绘五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把牢基础关,当好基层党建的“领航人”
凉塘村,地处简阳市东南边陲,与乐至县高寺镇相邻,是四川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辖区面积3.85平方公里,设有11个村民小组,共有718户2372人,其中党员65名,平均年龄59岁。在当前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党组织背景下,张银浩深知,只有扎实筑牢基层党组织,才能在干事创业中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主心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银浩从强化班子建设、带领干部队伍、巩固组织堡垒三方面着手,运用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他以身作则,引领村“两委”干部树立高标杆、践行高标准,依托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领党员深入村社院落,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实现从“干部做、群众看”到“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的转变。
(图为凉塘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他始终将关心困难群体放在首位,驻村以来组织村社干部入户看望困难群众80余户,切实解决了100余件实事难事。他基于村庄实际情况修订村规民约,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决策,确保村务工作向群众公开,接受广泛评议与严格监督,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张书记,你来了我们村以后,村社干部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真希望你永远留在我们村!”村里81岁高龄老人杨婆婆在一次傍晚散步时对张银浩说道。
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显著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建的“领航人”,为凉塘村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准发展关,当好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驻村工作队肩负的首要责任。凉塘村坐落于涌泉镇稻虾(鱼)三星级现代产业园区的心脏地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张银浩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引领村集体自主加工农副产品,坚定不移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张银浩深知,品牌的力量是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主动担当起品牌塑造的重任,精心设计并定制了“凉塘香”系列长粒香米、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并制作了宣传视频与海报,不辞辛劳的穿梭于各级帮扶单位、商超院落以及各大展销推介会之间,积极对接、广泛推广、深入宣传。他甚至亲自披挂上阵,亲自担任起送货司机的角色,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地理位置偏远、运输费用高昂、销售渠道不畅等制约凉塘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重壁障。
自2023年9月以来,在张银浩的不懈努力下,凉塘村通过销售大米和菜籽油所取得的集体经济收益已逾二十万元大关,集体经济实力在涌泉镇独占鳌头,为凉塘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活力与无限的希望。
(图为张银浩参加四川省农博会,为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张建涛书记介绍凉塘村长粒香米)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省级帮扶优秀村项目资金,着手建设粮食加工中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出更多元化的产品形态,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张银浩透露,他正在为村里的大米、菜籽油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并努力推动产品在“职工普惠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平台”上线销售,“我坚信,凉塘村的产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谈及未来,张银浩信心满满。
把握治理关,当好乡风文明的“守护人”
偏远的乡村村民环保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总是相对薄弱,张银浩同志洞察到,凉塘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乡村治理及生态建设已迫在眉睫,亟需得到全面改善。
要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与拥护。为此,张银浩首次在凉塘村创新性地开展了“夏日清凉送关怀,围炉夜话听心声”活动,亲自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为村民送去冰镇西瓜解暑,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驻村工作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尊重,成为他们心中最贴心的朋友。
(图为张银浩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展“夏日清凉送关怀,围炉夜话听心声”活动)
打铁就要趁热,张银浩同志携手村“两委”果断推出了《村级卫生处理费收取制度》,由村两委干部、社长、村民代表及驻村工作队组成的评比组,每月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与评比。在“被动”参与中,村民们逐渐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纷纷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自觉维护村庄的清洁与整洁,形成了良好的卫生治理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构建村务管理长效机制,他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落地凉塘村。村民们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公益活动、治安维护获取积分,再利用积分兑换自己心仪的奖品,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投身到村务管理中来,实现了“自己村庄自己治”的良好局面。凉塘村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迈进。
把稳群众关,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凉塘村的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村内常住人口以儿童和老人为主。走访过程中,目睹老人们辛勤耕作的蔬菜水果因价格低廉或销路不畅而大量滞销,张银浩的内心深感痛楚。经过日思夜想,一个创新的念头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
“我们单位食堂每日所需菜品均源自经销商,何不将村民们的绿色蔬果收集起来,供应给单位食堂?这既能解决村民的销售难题,又能增进双方的结对帮扶关系。”满怀激情的张银浩迅速将这一建议向市公交集团进行了汇报。得益于集团长期以来的结对帮扶,张银浩的构想获得了“娘家人”的鼎力支持与认可。从此,他化身为凉塘村的农特产品“推销员”,将一颗颗包含农情的蔬果从田间地头直送单位食堂,让单位的餐桌上充满了乡间的温情。自2023年9月至今,他已通过农副产品帮销助力村民增收三万余元。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不仅让凉塘村的老人们笑逐颜开,更让张银浩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图为张银浩为93岁高龄老人黄学忠销售沃柑600余斤)
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仅凭助农销售还远远不够,村内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才是张银浩心中的头等大事。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许多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性格腼腆内向缺乏自信。秉持“志智双扶”的坚定信念,张银浩主动联系成都公交集团知识分子联谊会,诚邀他们到村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今年7月,凉塘村的15名中小学生踏上了前往成都市公交集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研学之旅。这次研学活动,不仅让村里的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现代公交的飞速发展,感受到了城市文明的脉动与活力,更让他们领略了古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在研学过程中,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张银浩带领凉塘村的孩子们前往成都开展研学活动)
从一名企业干部到一名驻村书记,身份的转变,环境的改变,对张银浩而言,服务对象都是老百姓,做的都是为民服务的事情,内容不一样,可本质都是一样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领头雁’作用,继续奋战在振兴乡村一线,抓党建、兴产业、解民忧,为凉塘村的父老乡亲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凉塘村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我驻村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张银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