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简介】魏湛,男,大学本科,198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2023年8月,魏湛被选派到朝天区沙河镇唐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认真履行“四项职责”,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扎实推动唐家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受邀作为驻村干部代表参加广元市2024年迎新春茶话会。
【所驻村基本情况简介】唐家村由原唐家村、原桃园村合并而成,位于沙河镇东北部,幅员12.9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456户1665人,党员53人。属喀斯特地貌,山大坡陡,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处1200多米,有耕地4537亩、林地19833亩,以种植玉米、土豆等旱地农作物为主。2014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42人;2015年60户贫困户顺利脱贫,2017年整村退出贫困序列。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17900元。
【个人驻村感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投身到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实在是一种荣幸、一种使命,我将倍加珍惜平台、铭记职责,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矢志增强本领、挺膺担当作为,知重负重、久久为功,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个人事迹介绍】
“建强村党组织、推动冬桃产业扩面提质、基础设施建设补短……”翻开笔记本,看着任时定下的任期目标,朝天区沙河镇唐家村第一书记魏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村上集体经济冬桃产业园顺利建成,3000株冬桃即将投入栽植;150米出村危险路段得到整治,群众期盼多年的心愿业已实现,三组防火通道项目有序推进,年底即将多一条出村道路……
一个个项目的推进、一件件工作的落实,昭示着唐家村在振兴发展的大路上又迈出重要的一大步……
建强班子打造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刚刚过去的10月,对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小红来说显得格外忙碌,冬桃项目洽谈、三组防火通道选址、国储林项目推进……一件件列满她的笔记本,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看着村上的重大建设有序推进,大家干劲更足了,再没有以往‘躺平’的思想!”徐小红说,今年全村落实的重大项目超过前三年的总和,村干部工作量增大很多,“但大家真的很有成就感,觉得累得值”。
在徐小红看来,促成大家思想转变的就是魏湛。魏湛到村后发现,唐家村虽距沙河场镇不到10公里,但属典型的高山村,出村路坡陡弯急,成了大家眼中的“偏远村”。“村干部自己也逐渐没有了争先的意识劲头,仅满足于完成常规工作。”魏湛回忆,沙河镇开展的年度考核中,唐家村多个指标排名靠后。
“只有先革新村干部的思维观念,才能把村班子这个‘火车头’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在任期目标中,魏湛将“建强村党组织班子”列在首条。
刻不容缓!上任的前三个月,魏湛通过“三会一课”、逐个座谈、入户家访等方式,不断给村组干部谈心谈话,深入分析全村乡村振兴期间面临的重大而难得的发展机遇,逐渐引导村组干部树立了放弃躺平、主动发展的思想。“经过魏书记大会小会的反复开导,大家的思想出现了明显变化。”徐小红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魏湛先后6次组织村组干部到苍溪龙山、歧坪,旺苍国华、张华以及昭化王家、卫子等乡镇参观考察,学习资源禀赋相似村的发展历程。“只有躺平的观念,才会导致村的发展滞后!”看到同为高山村的歧坪镇迴龙村这几年的发展后,副主任赵鹏发深有感触。
同时,魏湛还积极对接市区两级组织部门,争取名额推荐村组干部参加产业、治理、党建等各类专题培训班,针对性提升抓工作的能力水平。每季度定期邀请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五老”宣讲团等到村讲专题党课、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等,不断提升村组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在此基础上,魏湛积极争取党建经费3万元,抓好村党建阵地标识标牌、制度上墙、党建元素等改造,有力提升村级活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针对之前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2万元打造精神文明实践站,建设标准的公开栏,并严格督促村“两委”就“三务”以及重要事项及时公开,实现了以公开透明促公正履职。到任以来,全村无一例信访发生。
“经过各级培训和魏书记的不懈开导,我们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引领发展的能力动力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杨正莲说,在今年六月份沙河镇开展的半年工作推进会上,唐家村因半年工作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而受到表扬。
培育产业夯实强村富民的“支撑力”
“我种了30多棵冬桃树,今年初挂果纯利润就有1000多元!”唐家村二组70岁脱贫户张贵福高兴地说,丰产上市后利润有望达4000元。张贵福的房前屋后,一棵棵冬桃树密密伫立。
发展产业,是唐家村实现振兴的关键。但唐家村平均海拔800米,土地贫瘠,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此,魏湛主动邀请市区农业专家实地勘察,为村上发展产业出谋划策。最终,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决定把发展冬桃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魏湛四处对接、多方联络,极力争取本单位帮扶资金和部门项目资金20多万元,按照“庭院经济+种植大户”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唐家村群众房前屋后栽植冬桃10000株,个别种植大户栽植200余株。同时,按照“采五”原则,即丰产期桃农每棵树采5斤冬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丰产期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直接增加7万元。
连日来,在集体经济冬桃产业园里,2台挖掘机、铲车正在对土地进行平整施工。据魏湛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冬桃产业扩面提质,今年又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建设20亩集体经济冬桃产业园,配套抗旱池、灌溉管网、产业道等设施设备。“我们成立了冬桃产业专合社,在魏书记指导下统一抓好冬桃日常管护和后期销售,力争把‘唐家冬桃’名片打响!”赵鹏发说。
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魏湛同样注重抓好传统核桃产业的巩固提升。针对原有千亩核桃产业园效益不高的问题,魏湛积极对接市、区的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成功完成700亩核桃品改,去年核桃年产量达100余吨,农户户均收入达6000元。
到任以来,魏湛通过用好用活各类帮扶政策,主动为肉牛、生猪等养殖大户协调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助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目前,累计培养王连军等养殖大户5户,村上肉牛存栏200余头,生猪存栏260余头,在全村形成主动创业、竞相致富的良好氛围。
现在的唐家村,冬桃产业为主导、核桃产业为支撑、养殖产业为补充的村级产业体系正加快建立。
务实为民争做心系群众的“贴心人”
简约精致的餐桌、宽敞实用的橱柜、干净明亮的灶台……看着修葺一新的厨房,唐家村六组赵绪堂开心得合不拢嘴,口里不停地念叨:“这多亏了魏书记啊!真心感谢魏书记的帮扶!”
去年8月,到任不久的魏湛和村“两委”商议,将面临返贫风险的赵绪堂纳入监测对象,配套医疗、危房改造等帮扶措施,帮助他重建因火灾损毁的厨房,治好了关节病痛,还推荐到西安服装厂务工。今年9月,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赵绪堂,顺利退出监测对象序列。
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是魏湛心中务必抓好的“底线任务”。去年以来,魏湛带领驻村工作队,利用区部门风险推送、网格监测等信息,常态化抓好返贫致贫风险线索大排查,及时将赵绪堂等7户有返贫风险的群众纳入监测,帮助顺利渡过难关。
“感谢魏书记及时将我们转移,我们老两口心里踏实多了!”今年7月17日,唐家村遭遇了特大暴雨。下午3时,听着屋后不断滚落的土石响声,儿女在外、年老体弱的五组村民王成玉夫妇一筹莫展。危难之际,巡查到此的魏湛带领村组干部帮老两口转移到邻居家。看着垮塌堆积在屋后的丈许土石方,王成玉仍心有余悸。
汛期期间,魏湛会同村组干部,转移群众8户19人,转移猪、牛等家畜23头(只),疏通沟渠16处、清理塌方路段13处,在村道垮塌段、临崖段等危险处设立警示标识9处,并安排专人值守提醒,切实为广大群众筑牢防汛安全网。
驻村以来,魏湛还邀请川北糖尿病医院、万江眼科等到村开展健康义诊4次,累计惠诊群众300余人。扎实开展“以购代扶”助农增收活动,累计帮助种、养小散户销售高粱、土鸡、蜂蜜、生猪等农产品达15万余元。
“两年的时间很短,必须争分夺秒为群众办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才能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信任!”魏湛说,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将和驻村工作队扎根一线、担当作为,带领全村在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将唐家村振兴发展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