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831748

少一些害怕心理 多一些共同面对

www.gcdr.gov.cn (2014-03-18) 来源:四川日报

少一些害怕心理 多一些共同面对
王付永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14日下午四点半,有数百人在成都春熙路一线往蜀都大道奔跑,据说先是一个人跑,后来几个人跟着跑,最后整条街的人都跟着跑,受此影响,数家商家关门。后据调查,这次数百人“集体奔逃”事件缘起于谣言“有人砍人”所致。
    数百人组成的一个 “集体”,在一个大白天的一个“鬼故事”的蛊惑下,每个人几乎都是在用最快的速度,像被惊吓的小鹿一样四处奔逃。为何那么容易就受到一个 “谣言”的惊吓?
    人多力量大有时候似乎也苍白无力。人多力量大必须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大家劲往一处使。如果当危险出现,大家四处逃散,即使人多,力量又从何而来。乡土社会有句话,困难出现时,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疑似危难出现时,在一个文明的城市,集体不约而同的退场,更是一次彻底的“拆台”。
    这次事件缘起于谣言,但如果真的有人砍人,又会怎样?当然更是逃。但为什么一定要逃而不选择集体面对?逃是最理性的选择吗?要逃到哪里才算安全?有那么多人难道还不是最安全的吗?每一个人都该进行深刻反思。如果每个公民随着个人日益软弱无力和最后不再能单枪匹马地保护自己的自由,就更加无法联合同胞去保护自由,那么,隐患必将随着“逃散”人数的扩大而加强。
    社会学对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原子化存在倾向早有提醒。这里所言的原子化不是指一般性的社会关系的疏离,而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松弛、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总体性危机。这个起到非常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不是别的,而是大家内心共同信仰的价值观,比如诚信、友善、互助等。作为一种连接个体之间的纽带,在一个群体中,当公共危机出现时,这个纽带是你我之间无声无形的生死契约,有了这个契约,大家才不会感到害怕、无助,更不会谣言一起便各自四处逃散。在联结机制起作用的前提下,即使需要远离危险,也是一次有序的撤离。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确定性、安全感以及价值归属的来源,而社会联结匮乏的原子化的个体则是人类共同体的否定性存在,是人类共同生活的解构力量。
    在联结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原子化的个体更存在一种看客化的倾向。几年前,一名歹徒在一辆有40多名乘客的长途车上竟然当着大家的面先后将几个姐妹“侮辱”!面对歹徒,一个人的反抗如果无济于事,两个人的共同反抗就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如果40个人的反抗其结果则必然是确定的。但这时众人却选择做沉默的看客。
    鲁迅先生曾批评中国的文化糟粕中有一种看客文化,面对一切残忍与恐怖,只要不与自己相关,便欣欣然无限神往地伸长脖子去看,指手画脚,茶余饭后仍不忘作为谈资以消磨漫漫长夜。看客文化与逃跑文化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过得提醒一句:当危机来临时,每个人仓皇“自保”的结局必然是“自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