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212734

要常怀“为官不易”之心

www.gcdr.gov.cn (2014-04-24) 来源:四川日报

要常怀“为官不易”之心  

四川日报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官员中间,“为官不易”的声音渐渐多起来。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一些官员感到“为官不易”,实际上是和以前相比,它反映了各级官员对自身定位认知的提升以及生存状态的理性回归;其二,“为官不易”还有着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对一些官员来说,旧方式尚存依赖,立新更是不易,形势的快速发展也让其感到了本领恐慌和问责的压力。
    其实官员感到“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诱惑的职业。《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各地100多名官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如果要把这个职业做好,当更属不易。常怀“为官不易”之心,既是对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规蹈矩,又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内心真实写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改革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往深处推进改革势必对既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会遇到较大阻力。改革的这些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巨大考验,一个敢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是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清醒与自觉。有所知,才会有所畏,才会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会沛然心间。
    为官诚然不易,“为官不易”可以不为官,但既然选择为官就不能不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给“为官不为”者画了幅生动的像:“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反“四风”的背景下,也许会有官员认为约束多,越“不为”出错机会就会越少。在新的政绩观考核下,抓项目做决策,不但要看官员干了什么,而且还要看效果,决策失误,甚至还会被问责。“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正如刘云山所言,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为官要为,而且要愿为、能为、善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矛盾叠加期,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分配不公的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叠叠。在各种矛盾之间,要游刃有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感到“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处补课,加强修养,提高学识,不断把不能为的事情变成能为、愿为的事情;也才能在矛盾解决过程中“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既不违规逾矩,又合乎法度,合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