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宣战。扶贫开发必须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抓班子、带队伍,选路子、建机制,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弘扬滴水穿石精神,坚持扶贫先扶志。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要坚持把推动基层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围绕“弱鸟如何先飞”“我们如何摆脱贫困”等主题广泛开展学习讨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贫困乡村矢志摆脱贫困的经验做法,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扶起基层党员干部责任之志。同时,要以下基层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宣传中央、省、市的扶贫政策,让群众看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决心,让群众搞清楚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等要靠”的思想,扶起群众自强之志。
选优配强带头人,加强核心力量建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践证明,只有更加重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才能让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效。要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引导和督促各级党委把党性强、人品好,扶贫工作有思路、有能力、有办法的对象选上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要注重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来源,并把他们和大学生村官推选进村“两委”班子,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要着力建好产业支部,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上、强村带弱村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深入开展“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讲党课、乡镇党委书记作辅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经验”活动,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着力培养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
坚持下基层、驻基层,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一靠党的领导,二靠群众力量,关键在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深入开展好下基层工作。新时期,要不断拓展下基层的内涵和外延,变下基层为驻基层,打造永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要坚持领导带头,组建精准帮扶工作队,组织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包户扶贫、蹲点帮扶,推动解决群众问题,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同时,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突出问题,要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规划方案,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扶持扶贫重点地区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
推动作风转变,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基层干部必须有肝胆、见担当。要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做到扶贫工作推动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干部就服务到哪里。要认真贯彻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整肃为官不为,激励干部担当,坚持在扶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使用干部。要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双述双评双考双挂钩”制度,把发展农村经济、村民脱贫致富作为村干部述职述廉、考评评议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要着力解决乡村干部“走读”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促进干部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