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216918

何昆云:敢于说“不”方能杜绝“打招呼”

www.gcdr.gov.cn (2016-04-27) 来源:四川组工网

“工程预算、工程款拨付等都是按照正规程序审批,我只是口头跟承建商打个招呼,没有利用我的职权去欺压他们,也没有强迫他们一定要将相关工程交给我弟弟承包。”在调查初期,凌镇圣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很多被打了“招呼”的承建商均表示,凌镇圣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对其提出的要求不敢违逆,“因为承建工程还需要他的关照。”(4月21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注重与人为善、礼尚往来、互相帮助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打招呼”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现实和历史根源。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讲究情分和面子。人情关系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但自从与权力沾上关系后,让人情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找熟人、托关系,希望通过“打招呼”,把事情“摆平”,已成为一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事情。

其实,说情打招呼的背后,是某些干部利用手中掌握权力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凌镇圣的“打招呼”,连承建商都表示,凌镇圣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对其提出的要求不敢违逆。所以“打招呼”的现象,使得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破坏了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如果任由“招呼”满天飞,那么得利的就是投机钻营、阿谀奉承者,势必会让一些人不比工作、不比实干、不比奉献,一门心思想方设法跑门子、拉关系、搞勾兑,必定损害一个地方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

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坚持依法行政。但是,在少数领导干部心目中,只有自己手中的权力至高无上,至于党纪国法,都可以“暂且不顾”。只要能满足一己私利,“打招呼”顺理成章。结果是,招呼打了,承建商听了,事情办了,党纪国法也违背了。最终,凌镇圣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正所谓,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虽然“打招呼”非一日之疾,亦非一时可绝。但,只要人人都站出来负起责任堵住“打招呼”的歪风邪气,加大对“打招呼”、“听招呼”行为的惩治力度。让每位公职人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处抓起,敢于反对和抵制各种违背原则的“打招呼”行为,敢于向“打招呼”说“不”,“打招呼”的歪风邪气自然就会没有市场。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人民政府 何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