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消息,文中提到谢清纯起初踏实肯干,勤奋好学;曾经官迷心窍,贪腐堕落;如今身陷囹圄,幡然悔悟。体味其人生起伏,笔者感触良多,在此分享,既以此自省,也望广大干部能从中有所感悟。
谢清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进取,完成了身负残疾的“寒门子弟”到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的华丽转身。得意如此,人生几何?想必此时的谢清纯意气风发,誓要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笔者也为他的成功感到兴奋,誓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谢清纯的成功也激励广大干部,不以出身论成败,艰苦努力能成功。
地位提升,诱惑增多,谢清纯逐渐难以自持,思想防线开始松动,从“送”到“要”,从博览群书的学者官员,到“每日一卦”的迷信污吏,信仰缺乏至此,笔者不禁惋惜。一名优秀官员的堕落,既使自己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更让党和国家的培养付诸东流,也让人民群众蒙受损失,何其痛哉!因此,不仅党员干部必须不断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各级党委也应将思想学习、纪律学习、警示教育常态化,才能筑牢干部思想防线,使其把持住自身,抵御住诱惑。
如今,谢清纯已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从贪腐者成为忏悔者,在他的忏悔录中提到,自身的堕落腐化,源于信仰缺失。在笔者看来,他的忏悔虽然正确,但不全面。官员腐化除了思想因素,还源于权力“脱缰”。“绝对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因此限制权力的任性,是防止腐败的必要手段。唯有通过全面监督、完善制度、教育警示,给权力带上“镣铐”,将权力装进“笼子”,为权力划下“红线”,腐败增量才能被遏制。
“慎独、慎微、慎权”,是谢清纯写下的自省之言,是他对起伏人生的忏悔,更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警醒。党员干部必须以此为戒,莫用自己的人生写下新的警言。
(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人民政府 魏宁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