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才是硬道理”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人们的认识却不尽一致,以致一段时间内不少人只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GDP的增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这表明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的最新回答,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发展的能动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因而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的能动性的烙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邃思考发展的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在天津考察时,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又深入阐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凸显了发展的能动性。
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呈现出均衡性与非均衡性两种形态。一般来说,发展就是要打破现状,因而非均衡性是发展的基本形态。中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然而,如果某一事物长期处于非均衡性状态,就会导致提前结束其发展过程。因此,现在提出解决我国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正当其时。《建议》指出,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性问题。新发展理念所强调的增强发展协调性,是在我国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和走向成熟阶段的协调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协调性,是着力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阶段的协调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早就引起我们党的关注并提出和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绿色问题,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建议》特别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就是提醒人们,“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
更加注重发展的开放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得益于对外开放,我国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建议》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开放”发展策略的价值,而是强调在原有开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全布局、更广领域的开放。具体而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求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全球治理的一般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更加注重发展的目的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不但要注重如何发展的问题,更要注重为谁发展的问题。《建议》特别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重申了《党章》的庄严承诺,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迈向共同富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强调的“共享”不是那种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条件下的“共享”,而是在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基础上的“共享”,也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上的“共享”。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省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这既是劣势又是优势。劣势是指发展基础较差,而优势则是可以充分吸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只要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可以推进我省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