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社会对服务型政府这一说法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后,各行政部门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知易行难,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两者关系并非易事,而这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又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政府的看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方向在于实现从“霸道”和“王道”向“民道”的转变,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那么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到底应如何在实践中将它们统一起来?笔者认为,管理与服务并不矛盾的,关键在于理念的转变,核心在于是不是真心为了群众,如果用服务的理念去做管理的事情,群众自然欢迎,要想到做到管理是方法,服务是目的。
每年夏天,城里很多瓜农都要进城卖西瓜,随处摆摊、乱扔瓜皮,妨碍交通、影响市容。过去的办法就是赶,不许卖,追着到处跑。转变理念后,城管部门了解详细情况,估算进城卖瓜的瓜农数量,然后到各个街道小区,研究哪些点可以作为卖瓜的点,最后画出了一个个的地方,告诉瓜农手里,告诉他们在这些点是可以卖的,不仅不罚款,而且不要钱。这样做既让瓜农安心地卖瓜,也让城里人可以吃到新鲜的西瓜,困扰多年的难题得到了化解。群众是基层干部最硬的后台,只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才能让你安稳地坐在台上。这个例子说明,基层干部要善于转变理念,真心把群众当作服务的对象,而不是当成管理、管制的对象。在服务老百姓时,只要把立场向群众转一转、感情向群众靠一靠,多一些换位思考,多想管用的服务招数,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服务者和管理者,要给予群众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接受我们的管理,我们才能完成的服务,要有耐心,不要有情绪,要温柔,不能有粗鄙,要在广大的群众面前展现我们好的作风,树立起新城管形象。
当前,各地各部门拆除围墙的做法,就是要告诉群众,政府是老百姓的政府,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围墙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心理鸿沟,政府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是就是接待来访群众,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围墙堵截群众,怎能让百姓树立对政府的信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容易喊,但是不容易落实。拆除围墙相对容易,如何拆除官民之间的心墙更重要。政府除了拿出拆墙举动,作出亲民承诺以外,更要拿出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随着公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他们对政府会产生更多的权利期待。期待政府切实转变执政理念,期待政府尊重民意诉求,期待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我们必须要做到服务型政府,不能让民众失望。
(作者单位:沐川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