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省有脱贫任务的地区都紧盯年度脱贫目标,年度脱贫重点工作、贫困对象验收考核工作等正密集推进,与之同步进行的各个层面的蹲点督导,也传递了省、市、县对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鲜明态度。督导干部要“真督实导”还要敢于“变脸”。
脱贫督导敢于“变脸”,就是既要唱好“笑脸”和“红脸”,也要唱好“黑脸”。督导过程中,对于各级干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要肯定其做出的成绩,唱好“笑脸”。而对于督导中发现的扶贫资金监管等问题,要敢于开展批评,提出整改举措,唱好“黑脸”。不仅如此,在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少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时候,还要唱好“红脸”,做好化解矛盾的解释工作。
敢于“变脸”,才能抢抓脱贫“天时”利。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从中央政府的层面对脱贫工作加以“规划”,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和区域发展方案更有效推进脱贫工作。作为上级下派的督导工作人员,要唱好“红脸”,理直气壮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特别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医疗教育扶贫、特困对象兜底等政策标准原原本本交给群众,让社会各界和老百姓都知晓。要针对基层群众和一些特殊群体的疑惑和误解,及时开展解难释疑和舆论疏导,传播正面声音,化解矛盾诉求。
敢于“变脸”,才能走好脱贫“地利”棋。四川作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要实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同胞都不落伍。对今年计划脱贫的235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全覆盖蹲点督导中,对于贫困村,要认真查阅脱贫工作资料和作战图,全面了解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查漏补缺,研究对策;对照各村贫困户名单,逐一了解致贫原因、脱贫计划、增收举措和工作进展。脱贫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对住房质量、扶贫资金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要筑牢“防火墙”,坚持 “零容忍”,唱好“黑脸”。
敢于“变脸”,才能凝聚脱贫“人和”力。目前,几乎所有的贫困村都配备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组,担负起扶贫的重担。督导时,对那些蹲得住、沉得下、融进去的工作人员,对那些创新方式方法,真抓实干,抓出成效,改变面貌的脱贫经验,要唱好“笑脸”,提出总结推广的意见,使好做法、好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要加大对扶贫攻坚战新举措、新成果的宣传密度和力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舆论氛围,促进扶贫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攀枝花市盐边县 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