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理论部
2016年对于我省而言,还有个别致的称谓:项目年。正是看到投资、看到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牵引、拉动作用,省委、省政府才将“十三五”开局之年定位为我省的项目年。转眼之间,已到一年收尾阶段。这一年项目建设成效如何,“收成”怎样,确实值得盘点。在上上下下的心中,项目年喜收豹尾,不仅是对2016年圆满收官的期许,更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2017年的信心所在。
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是资源汇聚的重要平台,也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潜力、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变化,最终要体现在一个个在建和建成的项目上。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立足新起点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把2016年确定为项目年,目的明确,就是要通过大抓项目、抓好项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自年初以来,各地抓项目不松劲、谋项目不停步,合力同心,同向掘进,一大批项目或开工兴建或建成投产,可谓捷报频传、亮点频闪。神龙汽车成都工厂、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项目,不断刷新着重大项目建设的“成都速度”“四川速度”,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现在算起,离2016年岁尾已不到一个月时间,对各地而言,最紧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以决战决胜的勇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查漏补缺,再加干劲,保质保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年里项目建设收出漂亮豹尾。
项目建设要收豹尾,必须把抓项目的发条始终拧紧。项目年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全程跟进,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抓落实,对存在的问题毫不留情,层层传导压力,无论是一批批重大项目的集中签约、开工,还是16个项目因推进不力被“逐出”省重点项目名单,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项目从论证、申报、动工到达产,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这中间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也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但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每到年终时节,以及项目收尾之时,一些地方、部分干部头脑中紧绷的抓项目的那根弦开始松动,“伸伸懒腰”的动作开始出现,“来年再战”的想法有所抬头。那些干得还算好的,以为“胜券在握、无需担忧”,年底工作“顺”着走就行了;那些本来就有差距的,觉得时间所剩无几,再拼也不会“排位靠前”,于是就提前开始“打总结”了……这种放一放、松一松的心态,有悖于项目建设的正常规律,对项目年里收好豹尾,也是非常不利的。
项目建设要收豹尾,必须把检查督促作为关键之举。“项目年”是一场有准备之仗,可以说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既有时间表,也有施工图。时至今日,是检查当初立下的“军令状”是否兑现的时候了。做好项目年收尾工作,关键要抓住重点要点,对照省委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全年目标任务,查进度查实绩,该进场的必须进场,该开工的务必开工,该投产的肯定投产。要严格奖惩,对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进度的,据实落实奖励措施;对达不到工作进度和目标要求的,按照“谁签约、谁负责,谁主抓、谁落实”的原则,限期整改,该警示的警示、退出的退出,能够在最后时刻拼一把的,就要调配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千方百计扭转不利局面,确保各项工作迎头赶上。
项目是靠人来推动的。项目建设要收豹尾,离不开“人”这个决定性因素。当下,各地收官之战正如火如荼,工作头绪很多,任务都要交账,无疑涉及到一个力量摆布的问题。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牢牢地把项目工作抓在手中,一以贯之地推进下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成为落实项目进度的第一责任人,亲自过问、亲自协调,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或超额完成。
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抓项目促发展,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冲劲韧劲。只要全省上下充分认识抓好项目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无一日懈怠、无一事马虎”的劲头,就一定能打好2016年收官战,交出一份项目年的圆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