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明
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16年初出台史上最具含金量的“成都人才新政10条”,2017年出炉“成都人才36条”,成都已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聚焦人才领域。
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核心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成都已经明确提出,将通过3年努力,基本构建起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人才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形成人才引领创新、人才支撑发展的生动格局。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强市。
在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人才战争”硝烟四起的当下,地处西部的成都,如何抢得先机?
首先,必须进一步破除制度藩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围绕“放管服”改革,整合行政资源,厘清权责边界,推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简政放权、管办分离和优化服务转变。
其次,要提高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人才的使用,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搭建项目平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再次,要为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帮助提供资金支持、疏通成果转化渠道、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此外,还要充分尊重人才的创新创业成果,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科技人才的知识价值和智力回报。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只要不断直击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一定能吸引更多各类人才入蓉,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