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352182

作风转变带来万象更新

www.gcdr.gov.cn (2017-02-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干部的工作态度从“消极怠工”变为“奋勇争先”,社会治安从“乱”变“平”,居住环境从“脏乱差”变“净美好”。转变作风如“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曾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山西省从上至下,从政治生态环境到民众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昂扬向上、积极向前、团结一心的精气神,更实现了干群关系的极大改善。

就如“后进变先进”的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山西省的涅槃重生也源自党员干部作风的巨大转变。“人心齐,泰山移”,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一道齐心协力,才能团结一心共谋发展。“滴水难成海,独木难成林”,一个地方人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为老百姓着想,不干实事,老百姓也不相信党员干部能干好事干成事,一切发展都将无从说起。因此,要谋发展就要定人心,定人心就得转作风。

都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党员干部干得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群众心里有数。谁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谁当家人;谁为百姓干实事,百姓才会让谁干成事。正因为山西全体党员干部知耻而后勇,痛定思痛,狠抓作风建设,让老百姓生活好了,钱袋子鼓了,居住环境美了,才形成了如今这上下一心、干群和乐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说到底,群众工作不好做,老百姓不领情,干群关系紧张,地方发展滞后,根本原因不在群众而在干部。面对办事群众依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如何能赢得民心?下基层调研,不是走马观花,搞“花架子”,就是高高在上,听不进老百姓的真心话,如何赢得民意?党员干部不爱学习,又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精准扶贫中想新点子、找新路子,让民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党员干部遇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不愿担当,又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的骨头,当好“掌舵手”?

干部作风硬,机关工作实,百姓实惠多。山西用一轮又一轮的作风整肃,不但消除了机关作风痼疾,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转变工作作风带来的制度性红利,更证明了真正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在干群关系中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一事变事事变,万象更新的美好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