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397186

点名道姓式通报是懒官“清醒剂”

www.gcdr.gov.cn (2017-06-19) 来源:四川组工网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对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审计署跟踪审计及部门专项督查发现的部分突出问题开展核查问责工作,依法依规对117个问题涉及的1089人进行了问责和处理,并对其中16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117个问题问责处理人员达到1089人,平均每个问题处理人员近10人。在典型案例的通报中,每一个被问责处理的人员都被点名道姓地通报。国务院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打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增强了督查问责的震慑力,对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上面三令五申,下面我行我素。对中央决策部署不落实、不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成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顽症”。项目进展迟缓、财政资金闲置沉淀、涉企乱收费、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不到位、套取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等突出问题,是决策部署不落实、搞变通的老问题。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充分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工作“庸懒散拖”的严重程度。因此,对问题官员进行“点名道姓”地通报,对庸官懒官而言无异于一剂“清醒剂”。

在对待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态度上,一些党员干部常常将基层实际作为“挡箭牌”,认为决策部署没落实、或执行不到位,是因为在执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面对督查问责,一些党员干部说不定还有满腹的“委屈”。可从此次督查通报中可以看出,国务院的问责聚焦的是干部在工作中“虚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主观上的问题,如海南海口市工商部门履行“双告知”职责不到位,致使好端端的“先照后证”改革变了形,相关人员被问责便在情理之中。因此,面对这份内容翔实、问责清晰的督查通报,党员干部更应该认真查找自己主观上存在的“庸懒散拖”问题,不断强化勤勉尽责、干事创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出来的,再创新业绩还得靠实干。”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干宣言中,我们读出了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的坚定性和长期性。只要漠视群众利益、工作“庸懒散拖”的作风病一日不除,点名道姓的问责通报就不会停止。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重要的政治纪律。无论是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还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坚决贯彻执行。如果至今还是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不清大局、把不准方向,在工作中阳奉阴违、做选择、搞变通,被点名道姓地通报问责,就是迟早的事。

(彭州市规划建设局 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