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662705

万源石坝村“第一书记”使出三板斧助群众脱贫

www.gcdr.gov.cn (2016-07-08) 来源:华西都市报

  马召军走访贫困户

  宽阔的水泥公路,丰收在即的硒李产业园,欢声荡漾的农家小院,走进万源市魏家乡石坝村,尽收眼底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一切得益于从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马召军。去年9月,马召军来到了石坝村,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村官,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解决吃水难奔波半月争取项目资金

  “第一书记”马召军在上任之前便了解到,石坝村距离万源城区120公里,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有14个社525户2285人,贫困户就有178户503人,扶贫工作异常艰巨。

  马召军意识到,思想问题不破,脱贫大业难成。赴任“第一书记”的第二天,他就召集178户贫困户召开座谈会,向群众摆政策、谈现状,话发展、讲道理,让群众明白“脱贫不脱贫,关键靠各人”。由此,群众开始主动咨询扶贫政策,主动谈及脱贫想法。

  “吃水难,行路难!”座谈会上,群众向马召军抛出了当地的两大难题。马召军在详细了解吃水问题和村道现状后,立即与村干部商量,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经过半个月的奔波,终于争取到100多万项目资金。但缺口还很大,于是他想到了发动群众捐资筹劳,在群众的踊跃捐资下,不到5天时间就募集资金20多万元。

  3个月后,石坝村的拦水坝、蓄水池竣工了,8公里自来水管进入了群众家里,一次性解决6个社928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局部改变了石坝村吃水难的问题。

  解决行路难组建“修路先行队”亲自上阵

  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后,改善石坝村村道路的工作又提上了日程。但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和挑战,争取到的13公里的水泥路硬化指标也存在资金缺口,怎么办,总不能又让群众出资?

  于是,马召军想了一个苦招,与村干部、帮扶工作组一起成立了“修路先行队”,自己测量、自己规划、自己放线,这样,一笔规划设计费就省出来了。为了节省开支,在修路过程中,马召军更是充当了筑路工人,搬水泥、砌堡坎、抬石头、挖水沟等,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手上布满血泡。

  “马书记不摆架子,干劲十足,给大家带好了头,大家都感激他,信任他。”村民熊有明感慨。群众脱贫的信心顿时被激发了出来,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出工投劳1000多个,短短8个月时间,不但硬化了13公里的村道、社道公路,还新建了1.6公里的村道公路。

  布局硒李产业因地制宜助群众脱贫

  吃水难,行路难,只是摆在群众面前的现实困难,但真正要让群众脱贫致富,马召军意识到,必须要有相关农业产业带动。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后,他发现石坝村的土壤富含硒元素,气候条件很适合李子树生长,于是他便开始了“招商”,并精心编制了“魏家硒李”产业计划书,又找来在魏家乡发展农业项目的浙江商人王米友,商谈合作项目。

  “起初我在考察其他项目,无心发展李园,是马书记的诚心打动了我。”据王米友介绍,马召军为了村里发展硒李的项目,来回不下10次与自己商谈。

  最终,村里与王米友合资建成了硒李产业园。目前,石坝村已种植硒李600多亩,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此外,村里还种植了100多亩烟叶,石坝村支柱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如此一来,村民年人均收入预计可增加1000多元。 魏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摄影 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