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804641

【我的扶贫日记】雁江区钓鱼村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拔”贫根 扶出新乡村

www.gcdr.gov.cn (2016-11-2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我的扶贫日记】雁江区钓鱼村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拔”贫根 扶出新乡村

杨傲桢(右二)在村公所

  四川新闻网资阳11月15日讯(杨颜铭)一年多时间,他从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成为农村业务的行家里手、农民群众眼中的“大兄弟”、贴心人;一年多时间,他的足迹遍布村里的每一条乡野阡陌。他就是雁江区保和镇钓鱼村“第一书记” 杨傲桢。

  去年8月,杨傲桢从雁江区委办公室下派到钓鱼村任职,带着特殊的任务,特殊的身份,特殊的使命来到这里,与村干部一道,助力钓鱼村打赢这场限期脱贫攻坚战,帮助60户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扎根泥土做村民 改变思想第一关

  “钓鱼村位置偏远,村民思想比较保守,民风‘彪悍’,道路基础设施较差,还有产业更恼火……”这是杨傲桢上任前同事对他的“提醒”,到村后,眼见为实,杨傲桢亲眼目睹了钓鱼村的落后,倍感压力。“到了村上,再到社上,就只有一条泥巴路,刚走过去鞋子就被‘淹没’了,下雨天出行更恼火。”这是杨傲桢对钓鱼村的第一印象。

  不过初来乍到的杨傲桢干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修路,而是统一思想。从“坐办公室”到深入最基层,面对新的工作和环境,他快速转变角色,扎根泥土做村民,针对钓鱼村村民思想保守,脱贫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清楚等现状立即开展相关工作。“我们每个月都要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和扶贫工作会议,还同村干部、各社社长一起选举了社员代表,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扶贫工作和政策。”杨傲桢认为,虽然有扶贫资金,但是更需要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树立脱贫意识,这才是关键,“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

  在杨傲桢到村前,钓鱼村各社社长到村上开会每人补贴20元,在了解情况后他庚即取消了这种“制度”,其中一社长因不愿取消补贴,经村镇干部决定而被罢免职务。通过一系列硬措施,村里‘彪悍’的民风、村民保守的思想大大改善,“村干部怎么做,社长怎么做,村民怎么做就清清楚楚了,以前村干部做事拖拉,现在都有很大转变。村干部改变了慵懒,起好带头作用,那这个村真正脱贫就有望了。”杨傲桢表示。

修路施工

已建好的通社路

  修路惠民暖人心 村民畅行乐开花

  在了解到钓鱼村只有一条仅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后,杨傲桢琢磨着为村民新建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

  “刚开始规划的是4.6公里3.5米宽的通社路,修建资金是235万元,但最后经过与相关部门协商,改为3.5公里4.5米宽的通社路以及2.5米宽的入户道路,招标价格是313.9万。”杨傲桢说。

  从规划中瞬间多出70多万元,怎么办?为了帮村民建好路,杨傲桢多次争取所在单位的扶持资金,积极对接各级部门,想法设法解决问题,总算有了满意的结果,雁江区政府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随后,他便与村干部协商,通过村民自筹的办法来解决小部分资金问题。“有地有户口的是300元/人,没地有户口的是150元/人。”杨傲桢告诉记者,本以为一切顺利进行,没想到问题刚解决一个,又来了一个。“别村每人都是交1000多元,为什么我们要得少一点?是不是把我们的钱集资起来赚利息?”面对村民的怀疑,杨傲桢又开始走访入户,宣传政策,耐心给村民解释,一遍又一遍,终于打消了村民疑虑,资金到位,今年9月,新建道路终于开始动工了。

  目前,新修的三条通社路有两条已顺利通行,另一条在本月底也将全部完工。村民们踏着“新路”,喜笑颜开。“终于可以穿着袜子上街了!穿皮鞋终于不脏了,没有泥巴了!”连村里腿脚不便的老大爷也出门走动了。

  眼见着路修好了,村民们对这位第一书记也刮目相看。“村民最初是不理解不待见,现在每到一户就邀请我喝茶吃饭,一声声‘杨书记’让我很是感动”。杨傲桢在向记者介绍时,嘴角也不自觉上扬着。也许村民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试种小米辣成功

钓鱼村蔬菜丰收

  创新模式兴产业 良性循环助脱贫

  单纯通过送钱、送物等方式给予帮助,这种输血式的帮扶措施很难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托底的方式或许能够让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实现了脱贫。为把帮扶措施落到深处,杨傲桢决心俯下身子把贫困户从底下拉上来。

  基于钓鱼村实际,杨傲桢制定了长期、短期、立即见效三种脱贫方式来发展产业。“一直以来,小部分村民都会把自家土鸡、鸡蛋拿到场镇上售卖,还供不应求,于是我就想到了立即见效增收的办法—发展‘快速’养殖。”有了想法后,杨傲桢迅速投入,在农业局和雁江区委办的支持下,向每户贫困户发放了30只土鸡和人均500元的养殖基金,钓鱼村迅速掀起了一股“养殖风”。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土鸡质量高,村民们的土鸡、鸡蛋大受欢迎,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下一步,我们还要重点培养几户养殖大户,就以养土鸡为主。”杨傲桢告诉记者,目前通过协商,雁江区政府食堂已成为钓鱼村土鸡主要销售渠道,所以销路不愁,完成人均年收入3100元的脱贫目标也就近在咫尺。

  “完成脱贫目标远远不够,村里必须要有长期的支柱产业才能致富。我们在别地考察到了泰国小米椒种植项目,很有发展前景。”杨傲桢介绍,在考察到该项目可行性极强后,便回村鼓励村民种植,并且向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我们是以村合作社的名义给老板签合同,老板负责收购小米椒,这样销路就有了保障,种植风险就降低了。”

  按照别地种植经验,泰国小米椒每年有3个月的采摘时间,经济效益高,预计可达到3000元每亩的纯收入。“我们以村合作社名义收购小米椒后,以高出10%的价格卖出,这10%我们再分成三份,其中40%用于产业发展,20%用于支助贫困户,40%用于村基础建设。”杨傲桢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保证了村民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种植风险,同时还给村集体创造了收入,不仅贫苦户受益,全村村民都享受到了良性循环的“甜果”。

  从长期规划来看,杨傲桢还引进了“大雅柑”种植项目,采取同样方式向村民免费发放果苗、肥料,规划了300亩土地与泰国小米椒套种,这样下来,不仅节约了土地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我们是今年10月份开始种大雅柑的,它是新品种,成熟期比一般碰柑要晚一个月左右,预计收入可达到5000元每亩,3年后挂果,每亩产量1000斤,5年后盛产,每亩4000斤。”杨傲桢信心满满。

  不仅扶“志”还扶“智”,不仅“输血”还“造血”。 走街巷、到地头、察民情、听民声,千方百计协调争取政策、资金,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行路难等问题,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路,钓鱼村这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在杨傲桢的引领下,正慢慢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