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197528

脚上有泥倾情为民的大凉山90后“第一书记”

www.gcdr.gov.cn (2018-08-28) 来源:中国扶贫网

  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第一书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准驻村第一书记。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扶贫办副主任田勇,便是承载着这样使命感与责任感,踏上了开往大凉山脱贫攻坚战场的列车。今年1月24日接到通知后,田勇便收拾好行李,与家人、朋友匆匆道别后,于1月27日来到了布拖县特木里镇特木里村走马上任。

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

  从高校年轻干部,到大凉山布拖县任特木里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特木里村第一书记,田勇经历着角色的转变。上任伊始,田勇就一头扎进村里,到田间地头、到农户家走访拉家常,通过这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他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走遍了特木里村的每一寸土地,走访了53个贫困户家庭。

  “来这里挂职只有一年时间,责任大、时间紧、任务重,我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如何带领更多贫困人口突破重围?”这是田勇刚接到任命时在思考的问题。如今,田勇已在特木里村开展工作半年有余,从环境整治、关注教育、引进产业,到救助“急难”群体……这位二十多岁的90后年轻书记用满腔热血和工作干劲逐渐改变着特木里村的面貌。

  关注卫生健康 年轻书记赢得认可

  从今年2月起,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对口帮扶布拖县,学校领导先后多次率队实地调研了解情况,研究和督促扶贫工作的推进,并提出了“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皮;致富先想富,小康先健康”的扶贫工作理念。

  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份工作虽然对田勇来说是陌生的,但按照学校党委制定的扶贫工作理念,他却充满了信心,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刚到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感觉大家生活的环境很差,街道上堆积了很多垃圾,于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施城乡环境整治。”还没来得及休息,适应高原的气候,田勇便投入到基层一线工作中。田勇以改善城乡环境为抓手,还给老百姓认“亲戚”,“来到特木里村,我就是特木里村人,大家若认我这个亲戚,就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好,我随时会来串家门、走亲戚。”他经常在群众大会上给老百姓亲切的说。

坝坝讲堂宣传脱贫政策

  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田勇带领全村老百姓一起打扫卫生,将村里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为了将干净的环境卫生常态化,田勇即向学校报告争取支持,学校专门拿出城乡环境整治资金,聘请村上10个贫困户为保洁员,不仅让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持续改善,也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想到这个年轻书记刚来,就认真为老百姓做实事,特木里村村民们对这个90后书记寄予了期望、充满了信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整治环境卫生后,田勇了解到大凉山地区整体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随即与当地卫计委协商并向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报告,谋求解决之道。最终,学校决定发挥自身医学教育专业优势,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为包括布拖县在内的凉山州培养400名本土化医药卫生人才,力求打造一支“不走”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卫生力量”。另外学校附属医院还对口帮扶布拖县人民医院,为布拖县中彝医院争取到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加快提升当地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水平,切实让贫困地区群众收获“健康扶贫”带来的福祉。

  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扶志转变观念

  随着对特木里村的深入了解,田勇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因大凉山腹地长期交通信息闭塞、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全村有305个中小学生,其中贫困生比例就占到了30%以上。而且与大城市的学生比起来,这里的孩子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眼界不宽、人生目标模糊等问题。

  田勇深知“扶贫工作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至关重要。为帮助特木里村贫困学生更好地成长,他立即向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报告相关情况并得到了其选派师生志愿者及相关物资的支持;随后在全村启动了“新苗护长”工程。“我们把这些娃娃比作小树苗,从小就好好培养并立下志向;小树苗只有打好基础,才会长成参天大树。”田勇说,推行“新苗护长”工程将在帮扶工作开展的三年期间,通过每周末举办传统礼仪、立志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艺绘画等课外课堂,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地区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康卫生观念。

  为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流向特木里村,田勇又花费三个多月的时间,多方奔走、牵线搭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扶。如今年“六一”儿童节,3000多册书籍、300多个书包、数百套学习用品及体育器材等总价值5万元的物资,被爱心人士一一送到了特木里村孩子们的手中,并向全村30余名贫困孤儿学生每人发放了300元的助学金。今年暑假,田勇还把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师生志愿者请过来给孩子们开展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目前村里已有50多名学生加入。

  “村里还有很多孤儿,因为其父母吸毒而去世,大多由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老人们知道村里办了夏令营活动,都带着孙子孙女来参加。”田勇说,每当看着孩子们脸上天真的笑容,看到他们对读书的渴望,以及家长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再辛苦都值得。

  除了大力抓娃娃的教育外,田勇也关注成年人观念意识的改变。“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户改善生存生活条件,让其在经济上翻身,还要让他们在精神上也要翻身。”田勇说,为此,他通过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开坝坝讲堂等方式,帮助村组干部和群众了解政策走向,逐步消除“等、靠、要”思想,并在全村发放爱心便民服务联系卡,用小卡片将干部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连在一起,形成政策帮扶有人推、技术需求有人教、市场销售有人跑……的良好氛围,增强村民们从“输血”到“自我造血”意识的转变。

  强化产业扶贫 让村民们富起来

  布拖县特木里村是少数民族彝族自然村落,彝族占全村人口的99%,全村无集体经济,平均海拔在2400米左右,总农户数453户,人口2018人,贫困户53户180人,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复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单纯改善环境卫生、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还不行,要改变特木里村的现状,还是要开对“药方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田勇说。

种植大红袍花椒现场

  要抓产业发展,首先要抓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问题。田勇根据村里具体情况,大刀阔斧的整章建制,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规章制度,带领党员干部开展了“美好生活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和“传承‘彝海结盟’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党日活动。“我带领村组干部签订了2018年脱贫攻坚承诺书,做好产业、就业、健康、危房改造、交通、教育等精准脱贫‘十件实事’,用自我加压的方式来激励鞭策大家要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

  制度建设好、签下责任书后,怎么发展产业就是田勇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田勇组织干部在立足本地生产生活具体情况下,采取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的方式来发展产业,如利用高寒山区与低海拔地区蔬菜生产季节的差异,打破传统种植观念,建设了200亩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药食两用”的鱼腥草中药材试种基地及大棚蔬菜基地,以及建设200亩大红袍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并引入农村电商平台推广。田勇通过短时间熟悉相关扶贫政策后,即与布拖县教育、农牧、水利、残联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产业扶贫及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

  此外,田勇还争取布拖县政策支持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技术支持,在村里建设健康服务治疗宣传中心,一边宣传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相关知识,一边让贫困户在村里面能享受到城市大专家们的免费治疗。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第一书记”,田勇很快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穿着朴素、经紫外线晒得脸庞微黑的田勇,仍然坚持每天到田间地头、村里村外“转一转”,脚底的泥巴越沉甸,心情就越发愉快,他在田间微笑着,信仰驱使他的脚步愈发坚定,更让那通向远方的路显得更加清晰,憧憬着“脱贫攻坚”胜利的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