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实施八大工程实现基层组织有钱做事、有能力办事、有场所议事
一是实施村(社区)干部全覆盖式培训工程。坚持每年对全县78个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轮训,今年4月8日-12日,我们将在成都市委党校举办高规格的“2015年村(社区)支部书记、基层党代表、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同时,打破历年惯例,把全县各村(社区)的文书和妇女主任组织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4天的统一培训,切实全面提升村级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办班,对取得学历的村(社区)干部给予1000元补助,全县40岁以下村(社区)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
三是实施阵地建设全域达标工程。去年,整合投入资金3250万元,按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个中国大雅家园LOGO标志,一个群众活动舞台,一个党务、村(居)务公开栏,一套健身器材,一棵大树”“六个一”标准,对全县54个未达标村级阵地统一进行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切实改变干部无服务基地、党员无学习阵地、群众无活动场所的局面。
四是实施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工程。细化分类标准,评定出15个后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对7个后进村,分别确定1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落实1个优秀党组织结对帮扶、选派1名县级部门“一把手”担任“第一书记”,并落实1名优秀党务干部驻村蹲点,实行“一村一策”,共协调落实项目15 个、投入资金480万元,顺利推进后进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
五是实施村组干部关心关爱工程。对全县符合享受条件的2256名离职村(社区)干部、194名贫困党员,发放定额生活补助130万元、22.5万元,并对133名贫困党员、村组干部进行了救助。同时,按照县财政承担60%、个人承担40%的标准为每名在职村(社区)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对担任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大学生村干部、机关下派干部和退居二线干部实行兼职兼薪,保留原工资待遇,同时享受村干部职务补贴。而且,为进一步激励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热情,创新开展了“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评选表彰活动,对罗朝运、刘宗甫等10名优秀村(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表彰。
六是实施党旗引领工程。调整选派了40名部门“一把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党建上水平,经济上台阶,管理上层次。
七是实施“村(社区)阵地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工程。整合资金为全县78个村(社区)接入互联网,更新村(社区)党员电教设备,并整合链接的劳动力就业信息、“三资”管理查询、文化共享工程和电子商务信息等平台,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开展便民服务和党员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工作水平。
八是实施基层组织经费足额保障工程。尽管县财力薄弱,但坚决落实省委、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原则。从2014年起,大幅提高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将村办公经费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并对每个村新增5000元的交通补贴;同时为村和社区分别落实5万元和10万元公共服务经费,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