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基层党组织出实招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德阳市旌阳区很多党员干部“换位体验”后发现,自己在工作解决的问题以及党组织实施的一堆“实事工程项目”,与群众的需求没有对上号,反而群众不认可。如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短板,旌阳区各基层党组织及各区级部门在号准群众真正需求、切实出台措施上下功夫,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围绕群众反映的农村产业发展难的问题,旌阳区农工委、科协等与农村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单位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村级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等民生问题,在提升“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着力破解农作物单一、农作物经济附加值不高的“瓶颈”,走出了一条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引导农民致富增收的“群众之路”。
旌阳区黄许镇宏山村距镇政府7.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有着优良的自然耕作环境。多年以来,该村以种植油菜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往备受推崇的油菜今年来逐渐受到了“冷落”,销路不仅不好,经济附加值还低,每亩油菜仅收入1000元左右,严重打击了种植户的种植信心,很多种植户都萌生了弃种打工的想法。
黄许镇党委,农工委、区科协闻讯后,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想办法、解难题,着力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先后组织专家团队和村“两委”负责人先后7次赴泸州、绵阳等地考察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积极引进2000-F1芦笋新品种产业项目。为消除农户引对新品种试种的种种顾虑,鼓励农户大胆试种,镇党委邀请旌阳区农业专家入村培训,讲解芦笋种植价值和种植技术,消除农户疑虑,增强种植新品种的决心。目前宏山村4、5队已种植芦笋100余亩,预计亩产芦笋1000斤,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是之前种油菜收入的10倍,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明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带动更多的农户人均增收致富。
镇党委还牵头村“两委”、芦笋种植户成立芦笋种植协会,引导农户与协会合作,由协会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把芦笋种植技术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看到田间长势喜人的芦笋,宏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应富感慨地说道:“只有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多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使土地变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