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4917973

泸定县“控量提质”系牢发展党员“第一颗扣子”

泸定县“控量提质”系牢发展党员“第一颗扣子”


泸定县党员志愿者指导农户嫁接核桃

  泸定县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控量提质”增强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转变方法,变“等上门”为“领进门”。县委组织部年初及时下发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明确名额分配、工作目标、发展程序、具体措施,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实行县级联系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党务副书记、包村党员和干部物色培养对象,党支部定点培养的“4+1”农村党员发展模式,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核制度,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把民主评议、考察审核工作做在发展党员之前,变“等上门”为“领进门”,变“事后补救”为“事先防控”,确保了党员队伍质量。

  坚持标准,变“单一选”为“分类选”。坚持以发展党员的标准评人、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人、以创新开放的思路选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农村,注重把思想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双带”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技术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企业,注重把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优秀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机关,注重培养德才兼备、作风良好的干部职工;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注重把好学上进、爱岗敬业的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选人标准上体现针对性和先进性。今年上半年发展114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85名,机关党员20名,“两新”组织党员1名,卫生教育系统2名,大学生村官1名,居民5名,发展党员类别进一步优化。

  改善结构,变“保数量”为“提质量”。突出“三个注重”,即注重在优秀青年、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干部、“9+3”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民兵、优秀团员、妇女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注重在 “三攻坚”、重点工程项目和推动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一线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注重考虑发展对象的年龄、文化结构,在本辖区是否具有先进代表性,杜绝不顾党员质量的“家族式”、“利益化”发展党员现象发生,使新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今年上半年,35岁以下青年占发展总量的54%,高中以上学历党员占50%以上,妇女党员占33%,致富能手占23%,更注重党员质量。

  预警监控,变“涂改液”为“警报器”。建立了发展党员信息采集库,分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三级定期分析本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结构现状,找出结构上的不合理因素,然后确定下一步发展党员的重点和主要措施,使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立基层组织预警机制,对在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出现不良苗头的,通过口头告知、函告督办、黄牌警告等形式进行预警,起到实时监控和发出警戒的作用。预警监控机制实施后,直接将三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基层党组织确定为了后进党组织,运用组织和法律“两个手段”集中教育整顿,县级领导挂牌督办促进转化升级,取得良好效果。

  责任追究,变“轻责任”为“清责任”。全面实施党支部审、党委审、组织部门参与预审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公示、预备党员公示、预备党员期满转正公示,党委委员跟踪定向发展党员,群众评议发展对象的发展党员“三审三公示一跟踪一评议”机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本着“谁介绍谁负责,谁发展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上半年,因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延长预备期10人,占发展党员总量的9%;因长期在外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7人,占上半年发展党员总量的6%,系牢了发展党员“第一颗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