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书记”的红色日记
——珙县上罗镇代家村支部书记史进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典型事迹
“史进洪,使劲干,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这位被乡亲们称为“使劲书记”的庄稼汉,是宜宾市珙县上罗镇代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史进洪。
2001年担任支部书记后,史进洪就养成了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史书记的笔记记得更多、更厚了,记得最多、最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产业发展和支部建设的重要讲话内容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这20多本被翻旧的笔记本,被他称为“红色日记”。1300多页近20万字的记录,见证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勇敢闯、顽强拼、齐奋进、奔小康”的赤诚之心,见证了一个“三无”贫困村到“明星”产业村的凤凰涅槃,也见证了“代家梦”幸福美好的新篇章。
树上叶要长,全靠根上养份足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 5月19日上午,代家村支部办公室,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史进洪带领着24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举起右手的瞬间,史进洪心潮澎湃,眼前浮现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也浮现了近年来代家村山乡巨变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面对中外媒体时的这番讲话,像是一股激流在史进洪的内心久久回荡。这句亲切而又朴实的承诺,深深地打动了这个质朴的庄稼汉,也唤起了一名村支书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在日记本上写到:我一定要带领代家村人,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向往中的美好生活!
从那以后,每当《新闻联播》播出总书记讲话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聆听、边听边记,甚至在吃晚饭的时候也不忘做好笔记,还闹出过用笔夹菜的笑话;每当《人民日报》上刊发了总书记的讲话,他就会剪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翻开他的“红色”日记,可以看到在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旁,他写下了“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农户。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旁,他写下“敢闯敢拼才有代家新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旁,他写下“花卉苗木就是代家的聚宝盆”……在学习中,史进洪总是在讲话中找灵感、找思路、找办法、找底气。一句句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史进洪的心声,也慢慢勾勒出了一张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的代家村发展新蓝图。
学无止境,有志者善攀登。2013年春,史进洪被推荐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培训课上,老师对总书记关于“中国梦”论述的解读,再一次深深震撼了史进洪。“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习总书记的话语让史进洪的内心澎湃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前所未有的亮堂,前所未有的激动。他深刻感觉到,“中国梦”离每个人都不遥远,“代家梦”的轮廓,也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但代家村要怎么发展才能实现全村人的代家梦?这个问题“折磨”着他几夜都睡不着觉。夜深人静时,他捧着总书记的讲话,认真学习,寻找答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史进洪就虚心向老师请教。回村后,史进洪将学习的感悟与党支部全体成员共享,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在绿水青山上种出金山银山”的思路一锤定音。
“树上叶要长,全靠根上养份足。我们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是一棵树,总书记的讲话源源不断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养份,这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法宝。”在代家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史进洪深有体会地进一步讲到,忠诚于党,就要忠诚地践行党的宗旨,认真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永远跟着党走。
让总书记讲话的春风吹遍山山水水
“人心齐,泰山移。光是自己学懂学透还不够,只有全村上下都学懂学透了,人心才能齐,才能建设出美丽幸福的代家村。”史进洪在他的“红色日记”上重重记下了这一笔。他深知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在自己学的同时,他开始思考,要怎样才能把代家村学习的氛围搞得浓浓的?怎么做才能把代家村每个人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
79岁的老党员史元法因病缺席了两次学习会,面对赶到病床前看望他的史进洪,无奈地说:“史书记,我年龄也大了,大字不识几个就不用学了吧,保证不给组织添乱就行了麻。”史进洪直摇头,“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学习你也不能掉队!你是老党员,更应该给年轻党员带头好、作表率。”为此,史进洪专门带着全体党员,在史元法家的院坝里为他补上了一堂党课。考虑到村里的老党员比较多,为了帮助学习有难度的党员,史进洪提出了“结对送学”的办法,由村支委委员和骨干党员带头,将例行的学习会开到了年迈老党员、病残党员的病床前和院坝里。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村支部把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讲话变成当地的土话,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帮助每名党员学习讲话。
“年轻党员思路活、办法多,如果他们能回乡创业,一定事半功倍。”史进洪第一个邀请回乡的是,在外创业多年的年轻党员史元绪。“穷山沟沟能有啥干头?”在外发展比较顺的史元绪刚开始说什么也不同意。吃了闭门羹的史进洪没有放弃,经常通过微信把习总书记关于农村发展的讲话、中央关于农业农村的新政策以及代家村的发展形势发给史元绪。潜移默化中,史元绪看到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希望,最终放弃了月薪3000元的外地工作,回到村里种起了花卉苗木。致富后的史元绪见人就说,“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家乡的山水更美好,我再不回来,就把金山银山都错过了!”
“微信这个新玩意真是好,又方便、又实惠。”感受到了微信的妙处,史进洪琢磨着用微信来沟通党员平常的学习和交流。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建立了“美丽代家”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学习群。党支部定时推送精心选编的学习内容,大家在学习群里发言都很踊跃,互相交流心得,讨论产业难题。在“指尖上的阵地”影响和带动下,今年,村里又有14名年轻人回村创业。
党员学好了,也不能落下群众。史进洪和几名党员商量,从村里的几个“田秀才”入手,组织他们加入学习队伍。很快,快板讲学就在代家村唱响了:“书记讲话学得好,发展道路才明了;自力更生兴产业,不给国家拖后腿……”、“村上产业发展好,不忘党的政策好;群众住上好房子,不忘党的恩情深;大家过上好日子,不忘党的好书记……”这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快板,很快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史进洪又组织起村里的军鼓队、莲枪队、秧歌队等文体队伍,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等内容融入表演中,通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让党的好政策和总书记的讲话深入人心。如今的代家村群众,随口就能说出几句总书记讲话的经典语句。
学习氛围浓起来了,群众的思想转变了,近两年先后有12名积极分子向党支部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家入党的积极性高了,但党员的标准不能降下来。“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比不上普通群众。”史进洪又在党员中开展起了“挂牌赛学”活动,在每名党员的家门口挂上了共产党员户的身份牌,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星级评比,党员们都暗暗较起了劲,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史进洪结合代家村的实际,提出了党员要“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学习、特别讲发展、特别讲实干、特别讲付出、特别讲纪律”的“六个特别”党员标准,引导党员在学中做、在学中干、在学中闯,让每名党员都成为先进标杆。
“打铁还需自身硬”。史进洪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近年来,史进洪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到“六个特别”,把获得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省劳模等表彰奖金和为省、市、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的讲课费共6万元先后上交给了村集体。“落实习总书记从严管党治吏要求,对于村干部来说,就是既要实实在在惠民,更要干干净净干事。”在他的倡议下,村上设立了四块监督黑板,把党务、村务、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收入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还发动村里威望最高的老党员组建了“监督委员会”。15年来,代家村两委干部没有一例违法违纪事件,连续十几年没有一名群众越级上访。群众们提出史进洪就竖起大姆指,“史书记带头带得好,村上的党员都是好样的!”
如今,代家村探索总结的“定标准、结对送学、快板讲学、挂牌赛学、微信互学”的“一定四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周边各村学习的样本,把总书记的讲话的春风吹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面对上门来“取经”的同行,史进洪常常讲:“总书记讲话越学越觉得有道理,每一句讲到我们农民的心坎上”。
取得真经来,竟把荒山变花海
“只要路子对、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总书记的话浅显易懂,却让史进洪特别有感触。“虽然代家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但只要我们走对了路,办法活,人心齐,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名堂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富不富,要看党支部。”对总书记的讲话,史进洪有自己的解读。“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代家村有的是山,怎么才能在荒山上种出金子来?”通过学习,史进洪有了新的思路,在全村九成以上、3800多亩的土地上种上了花卉苗木,帮助88%的村民当上了老板。思路一改天地宽,代家村先后组建了群兴花木专合社、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注册了乌蒙山盆景商标,把产品卖到成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等地。2015年,全村仅花卉利润就达到888.2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0.97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村上还有55户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劳动力的“三无”困难户。这一直是史进洪的一块心病。“全面小康,一个人也不能少。没有后进农户的致富奔康,就没有全村人民的奔康致富。” 为此,他想出“支委多带、党员多帮、一困多扶”的办法,对每户贫困户实行全面帮扶。一方面,由村集体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花木幼苗,然后组织党员产业大户与其结对,义务传授种植技术。一方面又在销售过程中探索出“等比销售”的办法,为贫困群众提高销售比例,千方百计让贫困户同步富起来。周道容是村里出了名的“挑事精”,村支部主动上门帮助他发展了5.5亩花卉,从茅草屋搬进了小洋楼,出门开起了小轿车,还当上了村里老年协会的负责人,由原来的“三天不闹不正常”变成了支持村支“两委”工作的“热心肠”。2014年新村建设中,村委会还帮助3户贫困户解决了3-5万元的建房补助……一系列的硬措施产生了实打实的效果。2015年,代家村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以人均纯收入17984元,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村。同时,史进洪还帮助周边的韩家村、金钟村、麻柳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使1053名村民富了起来。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近年来,村集体先后出资118.57万元,修建入户路8700米,安装入户管道2.35万米,修建垃圾池32个,安装路灯100盏……件件事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如今的代家村民,户户通水泥路、喝自来水,90%群众住上了小洋楼,村民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每当群众走进代家村便民服务大厅,就会看到一行鲜红的语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这句话,被代家村党支部放在村委会最醒目的位置,也深深地铭刻在史进洪的内心深处。每当清晨,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登上代家轿顶山顶上,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苗木,细细地回味总书记的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