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077365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青松:对业务要“精” 对病人要“诚”

www.gcdr.gov.cn (2016-08-17)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李百灵 实习生 李青花 刘巧)马青松今年41岁,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第三党支部书记,2016年资阳市优秀党员,且多次被资阳市委、市卫计委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

  马青松一边抓好支部学习教育工作,一边带头将“两学一做”学深、学透,入党21年的马青松对于被评选为两学一座的典型人物,他感到很自豪。中国有中国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马青松也有他的卫生梦和医生梦。近日,四川在线资阳站记者采访了马青松,他为大家分享了他的卫生梦和医生梦。

  我有两个梦:卫生梦和医生梦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是帮助患者看病,更要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在很多人生病都会往大医院跑,因为他们觉得大医院医学技术更好,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要搞好学科建设和提升自身的医学技术,”马青松说道,“针对看病贵这个情况,我们严格要求科室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过度检查。”马青松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患者做了胸椎磁共振的检查,临床医生建议他再做一个胸部双肺检查,马青松所在科室的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之后,告知患者肺部检查CT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多花钱做磁共振。当时,磁共振的价位是680元,CT是270元。这不仅为病人解决了问题,也为患者节省了开支。

  在学习的道路上,马青松一步一个脚印坚定的向前走,只为让自己的医生梦更圆满。从初中到中专,再自学考上大专,一直到现在的研究生,马青松表示这是自己对医生梦的一个执着。2011年,他来到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大专文凭,起点太低了,就想考研,想证实自己。”马青松说,作为一名医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那时候自己的英语很差,只认识几十个单词,我给自己计划用两年时间来提升英语,人都是逼出来的,后来我花了一年时间学好了英语,考上了研究生。虽然过程艰苦,但是现在想起来也蛮值得的。”

  因人而异: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这是一个全民深化改革的时代,马青松工作的科室以前是普通放射、CT、磁共振三块独立的,医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马青松认识到改革是必须的:“我接手这个科室后,发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科室人员整合,把三个部门的人员整合成一家人。”

  对于老员工和年轻员工马青松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以三个科主任为中心,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安全小组,这在资阳第一人民医院算是独树一帜的。在这期间马青松也遇到了难题——老员工因为年龄的关系,不能熟练的操作新设备。这个难题让马青松困扰了,马青松反复思考,想到老员工在日常基础工作方面有多年的经验,他们可以担任基础设备的报告审核工作,也能让他们认识到每个工作的价值。

  “对于技术在中级以上的年轻同志,我们要求他们选择亚专业,针对他们技术薄弱的地方,让他们‘走出去’,到其他医院去进修。比如让年轻的同志到华西二院进修妇幼专业。进修回来的同志,除了要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指导其他成员学习,把自己的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整个科室,让科室共同进步。”马青松说。

  “两学一做”:重视支部建设 发挥先锋作用

  据悉,马青松采用多种形式的结合的方法带领科室人员进行“两学一做”的教育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做人民健康忠诚的卫士的专题学习;把两学一做融汇到三会一课之中;邀请嘉宾讲座,不光自己讲,支部委员带头讲;进行如何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大讨论;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工程示范岗,还有警示教育,警示纪录片......

  在科室管理中,马青松注重加强团队凝聚力,加强组织的荣誉感。“2015年5月的晚会有一个手语舞,但出席表演的检验科周医生在当天上午进行了乳腺手术,整个人处于麻醉的状态,几度放弃想表演。党支部给予她鼓励,她最终战胜了自己,在轮椅上进行了手语表演,赢得了特等奖。”马青松自豪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