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在开办农民夜校过程中,积极探索“五统一”模式,充分发挥农民夜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助推作用。
统一师资力量。从县级领导干部、人大政协干部、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驻村指导员中选配拥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脱贫攻坚的干部100名;从政法系统、信访、安监等领域选配熟悉基层治安管理、司法调解、信访维稳等业务骨干100名;从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卫生系统选配熟悉医学知识、疾控防治、健康保健等专业人才100名;从第一书记、涉农部门、发改局、就业局、供销社、小河职业中学中选配各类专业技能技术讲师100名;从宣传系统、县团委、县妇联中选配熟悉家风家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干部或专业教师100名;从各村支部书记、田秀才、土专家选配讲师500名。组建千名讲师资源库,构筑联合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1000名讲师团分别赴516个行政村开展集中授课3000余次,送学上门4000余次,接受培训的群众达70000余人次。
统一教育资源。按照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的要求,加强政策法规、法制安全、健康知识、技能技术、家风家训五大类教材资源库建设。重点围绕省市县委重大决策、本地脱贫规划和群众实际需要,大力开发脱贫攻坚专用教材,切实满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严格落实开办夜校“八有”(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标准,硬件设备要达到“四个一”(一个不少于9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转正常的视频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须的设施装备)要求,充分发挥好“农民夜校”阵地作用。截至目前,全县516个“农民夜校”均能达到“八有”、“四个一”标准,统一制作印发教材31种、16000余册。
统一培训要求。根据群众素质、农时农事、脱贫攻坚等实际,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锻炼、文体活动等方式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采取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远程辅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参学率和满意度。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要全力协办农民夜校。每所“农民夜校”至少要有6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原则上平均每月开展集中学习2-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全年不少于65学时。贫困村夜校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能。截至目前,我县“农民夜校”集中教学36256人次、分片分组教学25873人次、上门送学35896人次、远程辅学2956人次。
统一教学管理。县委组织部将“农民夜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会同县委脱贫攻坚巡查组、“五个一”督导组开展督促检查10余次。贫困村由挂联单位负责组织并接受考评,非贫困村由乡镇负责组织并接受考评。对夜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组织管理、学习纪律等情况实行月评;群众学习效果评估采取组织考评、教师点评、群众互评等方式进行季评。建立健全教学培训工作台账,对教学组织实行全程纪实管理。建立健全讲师考评体系,原则上县级机关单位的讲师到各联系乡镇所在片区授课,乡镇、村(社区)等基层讲师到所在片区统筹安排授课;对不热心公益事业、从未参与“农民夜校”工作的讲师及所在失误2个单位实行通报。同时对教学评估优秀的10个集体和50名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效果较差的2个单位及时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统一经费保障。农民夜校经费按每村8000元纳入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预算;优质教学教案评选与教学教案印制由县委组织部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所有“农民夜校”兼职讲师不得收取任何讲课费用,可按照《南江县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在原单位报销下乡(村)补助;有条件的村(社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农民夜校”阵地建设。
(中共南江县委组织部 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