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组建“农民宣讲团”让乡村和机关党员受教育得提高
为进一步丰富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资阳市在全市乡镇组建了“农民宣讲团”,让农民群众担纲宣讲主角,广泛深入村社、机关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切合实际、宣讲形式特色鲜明,形成并坚持了“群众讲、党员听”的宣讲定位,在基层产生广泛影响,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请农民朋友宣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农民宣讲团”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宣讲团成员以本乡镇村社干部、优秀基层党员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农民工和困难群众代表为主体,适当邀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从事农村文艺工作的乡镇机关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挑选的宣讲成员能正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本地具有较好群众基础。为便于对农村党员、机关党员干部等不同受众进行宣讲,“农民宣讲团”还根据宣讲团成员特长、熟悉领域等把宣讲成员分为“民生政策宣讲员、法律法规宣讲员、农业技术宣讲员、先进典型宣讲员、体会变化宣讲员”等不同类型。宣讲前,各乡镇党委还专门对“农民宣讲团”成员进行为期至少一天的集中培训,明确每一名宣讲团成员宣讲的主要内容,讲解宣讲方法、宣讲技巧,明确工作要求。截止目前,全市共成立“农民宣讲团”170个,共有宣讲团成员3000余名,每个乡镇常态保持了20名左右的农民宣讲团成员,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
向农民党员宣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农民宣讲团”重点面向农村党员进行宣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村党员进一步看清差距、找到目标,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为了让农村党员真正有收获、得提高,宣讲内容主要根据农村党员“身处农村、身为党员”两个实际,重点讲政策,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等,让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讲法律,把与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到田间地头,以案例分析、法治故事等方式增强农村党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讲技术,由农村致富能手结合实践经验讲解种养殖技术、市场把握、营销方式等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农村党员提高技术水平,真正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模范。为了让农村党员坐得住、听得进,宣讲方式主要采取“走出去”的形式进行,或者在村活动中心、新村聚居点,召开党员大会、坝坝会、技术培训会进行集中宣讲;或者通过“空中电波”向农村党员开展广播宣讲;或者由农村党员向宣讲团“点单”,根据党员需求开展菜单式宣讲;或者组织宣传车,在逢场日、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宣传车宣讲;或者组织农村文艺工作者编排舞蹈、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等节目,走村入户开展文艺宣讲。截至目前,全市170个“农民宣讲团”进村入户宣讲3200多场,30多万党员群众到场聆听宣讲。简阳市雷家乡“农民宣讲团”到响坛村党员宣讲时,针对该村主导产业是辣椒的实际,专门邀请该乡金竹村致富能手讲辣椒种植技术,得到了党员们的热烈欢迎。党员付茂清感慨地说:“听了才晓得,自己的技术还差得远。作为一名党员,不仅思想要先进,而且要学好技术,才能起好带头作用。”
向机关党员宣讲,用基层事反映百姓情。结合开展“开门评风”、“基层问症”等活动,市、县(市、区)、乡镇机关邀请“农民宣讲团”走进机关,采取集中宣讲、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让机关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得到启迪。面向机关党员宣讲时,“农民宣讲团”成员以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身份,讲述本乡镇、本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用今昔对比的方式让机关党员干部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更加坚定“为老百姓做事最幸福”的理念和信心;讲述基层优秀党员代表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邻里乡亲、带头弘扬文明新风、带头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典型事迹、点滴做法,以故事形式向机关党员干部广泛宣传他们在平凡岗位作出的不平凡之举,让机关党员干部学先进、找不足,知荣辱、明是非;讲述农民朋友办事经历,特别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困惑和希望,让机关党员干部深刻感受肩上责任、努力方向。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0多个机关单位邀请“农民宣讲团”开展宣讲,近10000名机关党员干部听取宣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安岳县团结乡“农民宣讲团”成员、“百万年薪”农民工谢宗体作先进事迹报告,通过讲述他矢志不渝、自学成才的经历,让机关党员干部明白“平凡人可以成就不平凡事”、“农民成功路上需要更多帮助”的道理。党员唐怀庄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以为自己这些年干得还不错,但和谢宗体比起来,我才发现自己在奋斗精神、工作激情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雁江区南津镇邀请本镇“农村宣讲团”到乡镇机关参观座谈,征求基础设施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贯彻群众路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达20多条,为开展整改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