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661082

形式主义:再查症结寻药方

形式主义屡禁难止,可能还要长期斗争下去。究其源头,笔者以为,其顽劣症结的产生主要基于三种情况。对症下药,可矣。

最有害的,首先是敷衍的工作态度。不管该干不该干,一切敷衍了算。凡事就怕“认真”二事;更怕“不认真”三字。往往是上面布置了工作想做点事,但下面基层负责落实工作的人懈怠、懒惰或逃避,不一定想接招。必须接下的任务,便也就成了敷衍糊弄,随便划几下大字,就假当一笔一画的工整小楷上交了。其潦草、敷衍的结果不难想象。因此再好的方案、做法、举措,一旦遇上这种不认真办事的敷衍的工作态度,随即全等于零。并全被他们贯之以“形式主义”的帽子拍死。自己不认真干事,倒倒打一耙。孰知本非形式主义的,也“被”形式主义了。此种现象最为常见,也最令人痛心。

因此,如何发动基层做事者的“内驱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发挥其行动积极性才是一切工作的重点。

其次是不切实际的指令和要求。也有的工作要求是不必要的,或不切实际的。比如有些专家想出来的东西和坐在办公室里的干部想出来的点子、做法,就未必一定接地气,合实际,行得通。而布置工作者若不自知,或一意孤行,执意要违反科学规律地干,还非得要你完成,这样的指令和要求就只能是先天性的形式主义了。下面没法真正操作和执行,有时沟通反馈也无效,也就只能成为“梁山好汉”,“逼”成了形式主义。只好怎么能应付怎么来,形式主义难免产生。

这样的情况虽然有,毕竟是少数。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让调查研究真正深入基层,让行政命令更尊重科学,符合实际,解决问题,也是避免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

三则困于认识的差异性和不到位。工作该干不该干,干得“当”与“不当”,往往存有争议。因为认识理解的层次也有不同。原本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尺度和标准;何况各人的思想认识、层次境界也不同;就连同一人的不同时期的认识了解和观念也有不同。因此很难直接得出一个黑是黑,白是白的,一分为二或可以量化的结论。因此,不要自以为是地妄议上级作法的是非正误。而要多思考和推敲,多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认识境界达不到?是不是自己所思考的角度不一样?然后尽量先执行,而后在实践中检验。

随意否定别人的做法,划之以形式主义,往往不过由于自己的浅见和愚蠢。还是假以时日,多多内修提升自己,先“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吧。不登山,何以致高远?

登高望远,而脚踏实地,而认真履职。形式主义也就可以转化为行动主义,实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