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524511

优化人才流动环境 聚力效应助推脱贫奔康进程‍

www.gcdr.gov.cn (2019-06-21) 来源:gzbtxwzzb

优化人才流动环境     聚力效应助推脱贫奔康进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组织部门肩负着重责与不可推卸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才能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这也是基层一线,特别是肩负着党管人才的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地处川滇藏的巴塘县,始终坚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的发展理念;积极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以来,巴塘县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营造选才引才聚才留才育才用才环境。

放宽视野,面向内地选才。坚持“不拘一格、注重能力、注重实绩”的选拔标准,打破地域、年龄、学历等限制条件,打破部门、行业、身份壁垒,面向内地人才发放“英雄帖”,大力选拔医疗、教育等方面有贡献的各类人才,不断拓宽引进人才范围和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服务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发展。

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引才。一是主动对接各类人才,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带队,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成都,与有意愿到巴塘工作的人才主动对接,积极宣传人才引进政策,达成引进人才意向性协议。二是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县人社局、人才办多次与州级主管部门汇报,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事业编制等相关问题。三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于5月分别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引进工作,为引进人才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意识。四是建立柔性与刚性互为补充的双轨引才留才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意见(试行)》,对刚性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8至60万元。对在职取得硕博学位一次性奖励2至5万元的正向激励政策。

落实政策,真金白银聚才。制定出台并落实人才刚性引进政策,办理正式录用手续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0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一次性安家补助标准:硕士提高到每人30万元、博士(副高级职称人才)提高到每人50万元、正高级职称专业人才提高到每人60万。对引进的人才及时兑现各类奖励政策,已落实和兑现一次性安家补助30万元。

跟踪服务,真情实意留才。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坚持“用事业留人、靠感情留心”,为人才创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组织人才参加各类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在事业上,为引进人才积极提供课题研究、科研经费、培养本土人才开展“传帮带”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在生活上,县级领导干部定期对优秀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出台了《人才激励和荣誉制度》、《巴塘县尊师重教奖励资助办法(试行)》等系列人才关心关爱政策,用真情实意留住扎根巴塘、奉献巴塘的优秀人才,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新培养,聚效应强才育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对口援助等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组织调训、述职交流、办现场会等方式,深入实施“一把手提能”、专业化干部人才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互联网+”等系列提能培训10余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

引力作用发挥,助力脱贫攻坚用才。我县以“引进一批人才,带进一个龙头,撬动一方产业”的发展思路,创新跨区域生产合作模式,构建“企业+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组先后到松多乡、地巫乡实地调研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对松多乡“三一八零”矿泉水给予高度评价,“三一八零”既是矿泉水,更是一瓶“扶贫水”、“致富水”。对地巫乡桃园地巫项目建设,充分肯定了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经济建设中的智力助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过组织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发放《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乡村的发展状况以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的助推作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结合我县“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从引育管用四个方面,畅所欲言,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映。目前,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分布不合理、流失严重等方面问题制约着我县人才振兴工作的发展。会上,各成员小组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言献策10余条。(巴塘县委组织部 曾雪莲 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