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5836024

打好“引育用”组合拳让“才富”变财富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要素。招才引智,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是许多地方管理者的夙愿。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尽管许多地方求贤若渴抛出不少引才“政策红包”,在人才流入数据上有所增长,但后续的配套政策和培养计划却不尽如人意,导致人才流入后“用脚投票”离开,最终陷入了“招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吸纳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要留住人才,必须做好人才资源的培养培育和开发使用,才能使人才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让“才富”富变财富,促发社会经济发展新活力。

破除人才标签,以需求为导向引人才。要将选贤任能的视野放至五湖四海,将广纳良将的旗帜插到四面八方,以大格局和胸怀放眼天下,不拘泥是市井小巷还是山林田园,破除人才“标签”,用一双识人慧眼将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发掘出来,做到唯才是举。各地政府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要以满足本地发展需求为核心导向,对本地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主导企业、短板转型企业等进行全方位摸排摸清摸底。做到按需引进、按需培养,提升人才引用质量。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在各行业合理分配人才,让人才与单位之间关系密切,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着力后续培养,以制度为保障育人才。人才培育要避免青黄不接、兵微将寡,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人才培养计划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步伐,做到同向发力、同步推进。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更广阔的的舞台,培育更优沃土,坚持培养与需求相结合,通过研修班、培训班、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多形式、多途径、立体化培养格局,提升人才专业化、高精尖水平。要优化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构建完善“以德才为基础、以实绩为核心、以考核为手段”的多元评价体系,鼓励人才不断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创作活力。

做好统筹兼顾,以岗位为依托用人才。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将新兴产业、国家重点项目等急缺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精准对接,让高层次人才有的放矢。“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对精于不同专业,善于不同技能的人才,要做好合理规划和分配,达到人事相匹、人岗相适,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专才专用,使不同人才在不用岗位实践中充分发挥才华和能力,人尽其才,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