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502461

坚持“望闻问切”,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www.gcdr.gov.cn (2019-08-28) 来源:内江威远县委组织部

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践行初心使命,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必须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啃下“硬骨头”!当前,我们的扶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容易脱贫的大都实现了脱贫,剩下的扶贫对象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艰巨繁重的扶贫攻坚任务,常规手段往往效果有限,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才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把脉问诊”寻病因。中医看病离不开“四诊”,“望闻问切”。一个“切”字,意指摸脉象,通过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扶贫也一样,要精准扶贫,首先要寻找“病”因,找到致贫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四川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且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的也在不断扩大,已成为新常态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因此,实施扶贫攻坚必须抓住“精准”扶贫这个关键,找准每个贫困地区的“痛点”“病因”,因“病”施药,如此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扶到根上、点上。

“对症下药”除病痛。找到了“病因”,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实施精准扶贫,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对策,构建起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长期跟踪问效,引导项目、资金、措施、力量和农业科技精准“滴灌”:缺技术的,重点在于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让群众学会致富的技术;缺资金的,重点在于帮助群众解决资金短缺,让他们拥有致富的资本;因病致贫的,就要完善救助措施,解决重大疾病给群众带来的生存压力等等。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精准脱贫。

“授之以渔”防病复。中医治病,讲究调理,即用中药把人的各个器官调节到最佳状态,防病再次复发。扶贫何尝不是?一朝脱贫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完善相应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地区再次返贫。对于缺技术的,要做到定期更新技术,让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对于缺资金的,健全资金管理办法,让资金良性流动;因病致贫的,完成救助措施,防止再次因病返贫等。从制度上扎实扶贫帮扶的“笼子”,从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持续增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的能力,实现真真意义上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