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393598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深山开出“脱贫花”

新山村位于巍峨的龙肘山脚下,深谷幽远,峰峦叠嶂,原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474户1931人,其中傈僳族1774人、占91.87%。这里曾经偏远落后、无人问津,现在1700余名傈僳贫困群众全面脱贫,整村游客云集、盛名在外,实现从“一步跨千年”到“跑步奔小康”。

理清发展思路,由“保守落后”到“交流融通”。曾经新山村因山高路远,许多村民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乡政府,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全村收入普遍较低,是“与世隔绝”的村落。为了摆脱贫困,村党支部立足实际,鼓励支持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种植核桃、花椒、芋头等农作物,逐步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创新与会理县白果湾乡龙肘村开展组织、人才、产业、生态、治理和阵地等6个方面结对共建,着力打造龙肘党建联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计划,从返乡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致富能手中培养村组干部4名,开办“农民夜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拓村“两委”成员视野,推动村“两委”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心骨”。

抓实乡村治理,由“陈规陋习”到“乡风文明”。成立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骨干的“三会”“五员”,村党支部牵头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把赌博、酗酒等突出问题纳入重点整治内容。突出家庭生活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家禽关好、卫生搞好、环境弄好“七个好”标准,村“两委”干部带头每月开展1次“人居环境最美家庭”评比活动,设立“红榜”“黑榜”公示公开评比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和传承约德节、葫芦笙舞、斑鸠吃水、刺绣技艺、织布技艺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荣获傈僳族祖居圣地、全省最美古村落、首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补齐短板弱项,由“平均贫穷”到“共同富裕”。紧扣高质量脱贫目标,争取3400万元修建普通四级公路12.6公里,在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基础上,摸排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33户149人,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特殊困难户新建住房25户、维修加固8户;配套厨房17户、厕所22户;新建畜圈14户、院坝硬化67户,整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成立云上梯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撒瓦哩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2019年仅春节七天时间,游客人数就达9万余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12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24.5元,村集体经济组织云上梯田公司被四川省政府授予“金熊猫”奖。

推动转型发展,由“农耕生活”到“康养旅游”。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契机,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1.2亿元,以龙肘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万亩杜鹃等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依托梯田景观、傈僳风情和山地河谷等资源,进一步完善景区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以米易梯田观光、傈僳文化体验、河谷休闲为主题的观光休闲产品,建成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傈僳族文化展馆和阿考广场,先后成功承办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攀枝花市欢乐阳光节、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约德节等各类大型活动,从曾经偏远落后、无人问津的小村落,一跃成为了如今的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地,为全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助推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今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