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新时代用好人才“加减乘除”法,激发人才“活力值”,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政策支撑做“加法”。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才能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对地方来说也同样如此,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至关重要的是人才。近年来,各地争相出台各类人才政策,实行落户政策,优秀人才成为“香饽饽”,由此看出人才政策的重要性。各地制定政策时更应体现地域特色和优势,展现自身魅力,完善人才事业的顶层设计。保障政策的落地、落实,运用薪酬激励、培训激励、环境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有效正向激励人才,让人才“留的住”。
破解问题做“减法”。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工作不断开创的新局面,得益于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盛行。在解决人才提出的各类问题上,要因地制宜,密切与人才互联互通,及时掌握人才动态,将人才提出的需求列出服务清单,分送相关部门限期落实、及时核销。推行人才工作“保姆式”服务,实施线上线下限时办结、一站到底式服务,努力消除人才工作过程中的障碍。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举措,积极为优秀人才提供交通、住房、子女就学及医疗卫生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切实畅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做“乘法”。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必须汇聚各类人才合力,积极主动地探索赴高校引才模式,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联合邻近跨区域协同发展。立足本地发展特色和优势,除了吸引外来人才,还要挖掘本人人才,找出如柑橘栽培、养殖技术、烹饪原料切配等各类“土专家”。同时,要针对本土人才培养缺乏、本土人才外流等问题,从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激励保障方面着手,改善政策待遇及发展空间,让本土人才留下来,人才返乡回流。破除“厚此薄彼”现象,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消除瓶颈做“除法”。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必须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才能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一份份改革文件接续出台,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排资论辈,消除外来人才“水土不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优秀人才就业实干的良好氛围。(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