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1649635

把“人民至上”镌刻在政绩考核的细节里

www.gcdr.gov.cn (2021-12-17) 来源:绵阳安县委组织部

       临近年终,各地陆续启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各级各地在政绩考核中要凸显人民分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政绩考核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


立足“基本民生”,考出民生新温度。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直接关乎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守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红线。近几年,党和国家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政策和制度,不断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基层群众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级各地在政绩考核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入手,看看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出行等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有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要坚持底线思维,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孤儿、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通过政绩考核有力推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保障满足。

聚焦“底线民生”,考出工作加速度。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做好底线民生工作既是稳人心、稳大局的基础,也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级各地在年终政绩考核中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于在考核中发现个别单位和个人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加大惩处力度,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对于在保障民生方面形成的优秀案例,要积极选树典型、表彰先进,以扎实务实、公正客观的政绩考核激励保障底线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热点民生”,考出群众满意度。“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注重分析群众主观感受指标,用好政务服务好差评、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广泛听取有一定知情度关联度服务对象的意见,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民生热点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它既关乎着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也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各级各地在政绩考核中,要拓宽政绩考核的宽度,延伸政绩考核的范围,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农村土地流转等涉及热点民生的考核力度,多到基层看、多听群众说,把考核的“话筒”交给群众,深入了解群众对热点民生工作的真实评价和主观感受,提升政绩考核的群众参与度,真正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是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试金石。(徐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