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1649815

答好基层善治“三问”时代答卷

www.gcdr.gov.cn (2022-03-15) 来源:巴中南江县委组织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基层。如何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增进人民福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应答好基层善治“三问”时代答卷!

答好“善治干什么”之问,让基层治理“有事干、干得准”。基层治理要有魂,必须强化党管方向、谋全局、定大事的政治引领功能,把基层治理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事”这一基层治理目标。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接地气、知民情,深入调研,避免形式主义和忽视民意,准确把握基层群众真实需求,分层分类确定年度要事急事实事,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答好“善治谁来干”之问,让基层治理“有人干、干得来”。基层治理要有力,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村的纽带,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因此,要通过“村内选一批、社会招一批、能人引一批”等形式,把那些政治过硬、忠诚可靠、本领出众、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基层干部政治素质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常态化开展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以维护稳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为主要内容,帮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

答好“善治怎么干”之问,让基层治理“可以干、干得好”。基层治理要有效,必须紧盯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抓有招、抓到底,解答好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治理基层。要完善自治新机制,在乡村要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在社区要加快建立社区党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要打造法治新模式,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提供基层公共服务,依法治理基层公共事务,解决好有法可依、有政策可用的问题;要搭建德治新载体,大力弘扬新时代精神文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凝聚和美善治正能量。此外,还需注重从推进措施、考评机制上创新而为,确保治理终端见效、基层有感。(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