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551298

在厦门大学在川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集锦

www.gcdr.gov.cn (2020-03-04) 来源:

蔡磊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副局长

大家好!我是蔡磊,厦门大学2009届汉语言专业毕业,现任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四个月前我曾在省委主题教育办顶岗锻炼,作为一名曾在组织部门先后工作7年的组工干部、也作为选调生、厦大学子,今天再次见到部领导和各位组织部的前辈,见到母校领导、见到校友,心情十分激动,于我来说,更似“回家”的感觉。借此机会,向母校也向组织汇报三点体会。

一、不忘初心,做一名光荣的选调生。10年前,正值“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时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绵竹人,毕业后的我带着一丝青涩,带着投身家乡重建的一腔热情,选择走上选调之路,成为一名选调生,回到了绵竹市富新镇工作。震后基层矛盾纷繁交织,稳定压力异常大,作为一名选调生、一名厦大人,组织有期许、群众有期盼,我硬是硬着头皮、褪去青涩,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蜕变。后来我到绵竹市委组织部工作,正值中、省各级领导频繁到绵视察、指导和慰问,接待任务重、要求高、强度大,紧接着清平镇又爆发“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我们当时得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党的干部安排到、党的组织建设好,短时间要完成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那两年多的时间,我经历“5+2”、“白加黑”及连续通宵加班工作,工作强度最大时曾连续工作近50个小时。诚然,当时很累、当时很迷茫,但现在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回望,都该感激那段峥嵘岁月,因为内心强大了,就可以坦然接受任何挑战。我也一直坚信,只要不忘记初心,就一定能担起岗位和责任赋予的重担。在我看来,所有的努力,都是很大部分缘于要擦亮选调生这块金字招牌的内心自觉。

二、脚踏实地,做一名奋进的选调生。2014年10月起,我被组织安排到乡镇工作,成为一名最基层的领导干部。离开机关、沉到一线,首先面临两个转变。一个是角色的转变,从之前工作的执行者,到多项工作的牵头者,肩上多了一份担当。另一个是心理的转变,从一名机关干部,到一名一线基层干部,心理卯着对自己再次认证的一股劲。基层工作完全有别于机关工作,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纷繁复杂的工作,对统筹、协调、应变和驾驭复杂局面等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乡镇工作的这几年,我深深理解了什么叫“扎根”、什么叫“沉淀”,也得到主要领导的“不愧为组工干部”这个在我看来是很高的评价。后面我回到组织部工作,带领相关科室有效改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一年半时间先后承办3次德阳市委组织部的全市现场会,展示绵竹基层党建相关做法,在分管基层党建工作期间,带领绵竹基层党建工作走到德阳前列。今年3月,依托机构改革机遇,绵竹深刻分析市情、横向对标当今全省发展格局和竞争态势,成立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绵竹酒类产业发展局,作为绵竹力争重返全省“十强县”的重大产业培植举措。到任后,面对前无可鉴的工作局面,我充分发挥了厦大人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秉承大学校园里练就的善于学习的优势,组织制定各项产业政策、协调要素保障、引入外部资本,推动绵竹酒类企业加速发展。

三、牢记使命,做一名踏实的选调生。毕业十年,我始终牢记母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铭记组织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从厦大学子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今天,有幸在组织部领导、母校领导、在校友们面前发言,回首这10年,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我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启发,或许还不是那么令人瞩目、还不是那么丰富饱满,但这都是我的切身体会。我认为选调生要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一定要坚持投身基层、投身实践,把组织对我们的嘱托作为前行的动力,把踏实干事作为自己的信条,我坚信,一个背负厚爱、奋起的人,一个怀揣梦想、感恩的人,一个矢志追求、勇毅的人,是没有理由在组织的关心关注下不奋发进取,是没有理由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全力以赴的。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都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勇担推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部署落地落地的时代重任,我将始终牢记选调生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胸怀,擦亮厦大学子这块金字招牌,擦亮选调生这块金字招牌。


李骞静娴    四川省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科员

大家好!我叫李骞静娴,毕业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是2016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在2020年开年之际,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最关键的时刻,迎来了母校对在川选调生的看望,我感受到校党委、省委组织部对我们的牵挂和支持,倍感高兴和鼓舞,在此向在座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在凉山工作三年有余,回首来时路,我逐步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公务员、从异乡客到本地人、从一知半解到驾轻就熟的转变,在这片大山深处的土地上扎根成长,获益匪浅。现将个人的收获和感悟作以下几点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勤学善思,力学笃行,做永远的“求学者”。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凉山州,选调生因为学校、学历的先天优势,很容易得到领导同事的青眼,这种重视与信任在给予我前进动力的同时,更让我产生了自身知识不够、经验不足、水平不高的危机感。学习是消除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母校赋予我知识储备,培养了我自主学习、勇于实践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我更是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要求、精神追求、工作责任和生活态度。就我所在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而言,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大幅扩张,新形势下各项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面临工作中层出不穷的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专业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调查研究,才能适应工作新常态,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从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者,身边的每一位同志都是我“行走的教科书”,以人为镜,时刻自省,习他人长处补自身短板。“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不失误不掉队不落伍,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二是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做永远的“服务者”。常常有人问我:“你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要到凉山那么艰苦的地方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我的初心就是在外求学,回川建设,回到最需要我的基层一线去。我的父辈是三线建设的响应者,我的使命就是紧跟时代号召,勇于担当,敢于攻坚,用一身所学、一腔热血回报给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庆幸于自己选择了凉山,也对凉山愿意选择我常怀感恩之心。凉山州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与我一届的30余名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基本都到了攻坚一线。我本人多次申请,但由于工作需要和综合考虑,我虽仍然未能深入基层,但一直努力践行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主动申请成为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摸清情况,宣传政策,积极为结对帮扶户解决实际困难。习总书记曾说:“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三年来,我主要从事干部人事工作,全力服务于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为发展大局提供自然资源人才保障。人事工作无小事,关系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差错。严肃的招录聘用、选任提拔、干部考察等程序,严格的档案管理、工资福利核算等基础性工作,逐渐把我打磨得谨小慎微、务实高效,患上了“强迫症”、变成了“急性子”。“5+2”、“白加黑”,加班加点更是工作常态,我的选调生同学们常常在微信群里“比晚比忙”,一条深夜加班、假期无休的消息往往一呼百应。作为一名选调生,作为一名厦大人,我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服务群众,心系基层,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参与者,做干事创业的主力军,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

三是保持热情,上下求索,做永远的“奔跑者”。我始终牢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并坚定地付诸于工作实践。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小步快跑,持续前行。每次和选调生同学们学习交流,我好像又回到了初出茅庐的时候,各位优秀的朋友们不断激励、鞭策着我,道阻且长,吾道不孤,自强不息,至善不止。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借此平台,希望各位校友多加交流,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交相辉映。新的一年,也祝愿在座领导和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胜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最后,五彩大凉山,英雄攀枝花,诚挚欢迎各位领导和校友们莅临攀西地区交流指导。谢谢大家!


母利莉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纪委组织部部长

大家好,我叫母利莉,北川羌族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9级毕业生,四川省2013届选调生。

一道道山梁,一块块石板,铺向云朵的家乡,印着祖先的足迹,刻着西羌千百年的沧桑……“北川”于我而言承载着太多难言的感情:作为北川中学高2008级学生,“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40多天后,我带着失去至亲的痛苦踏入高考考场,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2300公里外的厦门大学开启求学之路。两天两夜,火车车轮压过铁轨的沉重就像我“永远不想再回来的”坚决……然而,求学岁月里,厦门大学的“自强不息”,每时每刻都让我牵绊着远方同样自强不息、重生崛起的家乡。2013年在看到四川省选调生招录的时候,毅然决定放弃沿海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北川……毕业班会上,我说“错过了北川的灾后重建,不想错过她的振兴发展”,带着母校沉甸甸的祝福,我成为了北川县擂鼓镇一名基层公务员。

秉承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6年来,作为一名实践者,用自己的汗水、青春谱写一曲“情归羌山、筑梦北川”的无悔之歌……感谢省委组织部提供这样的好平台,让我有机会向母校汇报自己的工作收获:

一份关爱,帮助我成长。这份不曾间断的“关爱”来自于省、市、县各级组织部门。从校门跨入机关门,面对基层工作,没有我想象中的得心应手,和身边那些从复杂环境锻造出来的干部相比,差距甚远。幸运的是组织部门一直以来都很关注选调生的成长。一是注重倾力传教,经常邀请“田秀才”“土专家”授课传技;安排领导一对一教授工作方法,同事中的业务骨干也倾心帮助,专家传、导师带、标兵帮,让我迅速补齐基层工作经验短板。二是注重多岗锻炼,着力打造重点岗位锻炼平台,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参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到招商、维稳、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岗位历练;打造上级部门交流平台,大力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市部门开阔眼界。得益于这些平台,在不长的工作时间里,我能历经省、市、县、乡、村5级岗位锻炼学习、提质提能。三是注重选拔任用,组织部门常态化开展选调生队伍调研,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在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中,也将选调生被作为重点储备对象,积极推进轮岗任职。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与其归因于自身幸运,不如说是组织长期以来的关心厚爱。

一份坚韧,引领我坚守。这份甘于平凡“坚韧”来自于北川千百个扎根一线的干部。北川作为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五区合一”的地区,它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振兴发展无不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一群兰辉式的干部群体。依然清楚记得2013年我到乡镇报到的第二天,和同事下村查看水毁灾情,乘车走在不停坠石的通村公路上,惊魂未定。同事说,这样的路,他每周至少要跑两次……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在我心口烙下最深的印记——这是一群平凡却坚韧的人,我致力于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脱贫攻坚驻村帮扶期间,我跑遍联系村300余户人家,对1000余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手绘出全村住户分布图,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上访户看病治疗,联系发展白及种植产业……从最初的“耍笔杆子干部”蜕变成村民口中的“村花干部”“狗不咬干部”。值此今日,我依旧不曾后悔几次放弃离开基层的机会,我愿意坚守在最基层、最艰苦、最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份赤诚,鼓舞我前行。这份汇报故土的“赤诚”,来自于千万个基层人才。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在从事人才服务工作,针对北川人才难引、难留的“痛点”,我也积极想办法、出实招。2015年参与策划北川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吸引178个参赛队伍,500余名创业人才参与;2016年组织羌山英才人才评选,推选大批羌文化传承人才、农村实用乡土人才;2017年协助启动“雁归羌山”北川籍人才回引计划,仅春节前一个月,1000余名在外北川籍人才入库,为北川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协助筹建院士(学部委员)、博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名学部委员、20余名博士服务一线,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桥头堡”……可以说,每一项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基层人才的赤诚之心,正是这份赤诚,感染鼓励我前行。

但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清楚认识到基层人才的匮乏。真心欢迎更多的厦大学子能够为四川、为北川发展出力,也恳请母校给予更多支持,通过产学研对接,将厦门大学的智力资源、科技要素援引到四川基层;通过宣传引导,号召更多校友到四川基层实践创业,让母校的“凤凰花”开遍巴山蜀水,共同谱写山海情缘。

最后,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到大爱北川、大美羌城做客!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新年快乐,纳吉纳鲁!


王彬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融商务服务区管委会试用期干部

大家好,我叫王彬,是四川省2019届急需紧缺选调生,现就职于成都市青羊区金融商务管委会。窗间走马,岁月不居,转眼离开鹭岛已半年有余,母校的谆谆教诲与同学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萦绕。2016年,我离开了待了四年的四川大学,来到东南之滨的厦门大学。2019年,通过选调生的机会,我有幸又回到成都工作和生活。我是一名四川人,能够有幸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是一件自然且光荣的事情。如今半年时间已过,我们在彼此的岗位上都有收获,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感悟。

一是放下选调光环,找准角色定位。作为选调生的我们大多来自国内外名校,名校标签既是光环,也是压力。我们要放低姿态,摆正心态,将压力转换为动力,重新投入基层这所学校,积极向周边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要铢积寸累、厚积薄发,善于钻研,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在校的时候,我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深入了解,进入工作岗位后,会突然发现能够用到专业知识的机会非常少,更多的是不需要太多脑力劳动、繁杂细碎的工作。作为一个新人,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局面。我现在所处的科室是综合科,综合科的工作是繁杂的,从开始简单的周报记录、简报写作、文件打印与整理,到逐渐处理一些业务件,从最开始的一头雾水、小心翼翼到现在能够独立负责一个模块工作,在一件件的工作中收获提高,自我成长。与我们在校高大上的科研相比,为民服务的工作是细小而重要的,难的不是工作自身,而是如何发挥我们选调生应有的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独属于选调生不平凡的事情。

二是坚持勤学善思,提升工作能力。去年九月,在结束了在青羊区委组织部的跟班学习后,我被组织分配至成都市青羊区金融商务管委会工作。与组织部工作时相对较为单纯的工作内容和较为狭窄的工作范围相比,新岗位的工作内容陡增一时让我压力巨大。从功能区的空间面积大小、四至边界范围,到产业布局现状、市场主体状况,从公服配套、土地资源、楼宇载体再到产业政策、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甚至是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宇的具体位置都要详细掌握。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广告设计,企业走访,面对众多繁杂的工作内容,唯有坚持勤学善思,改进工作方法,方能游刃有余。在将工作分类,善于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加强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思考,在坚持程序恰当的同时善于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在下班后主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唯有付出更多的时间,方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

三是不忘选调初心,勇于担当奉献。进入政府部门前,我们或许对其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当我们真正进入之后,在面临那些诸多繁杂、重复、微小的事情,抑或我们被分配到不如意的单位岗位时,我们不免会有心理落差,对未来充满了疑惑和悲观。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扎实做事。从帮助区属专家进行成都市人才补贴申请,再到实地走访街道社区再到企业调研了解困难需求,帮助企业请领兑付企业补贴,在一件件群众企业急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管委会工作人员较少,没有擅长广告设计方面的工作人员,在时间紧急的时刻主动站出承担起功能区展板的设计制作工作,所设计展板得到领导的表扬。在借调工作人员回原单位后,我又主动接受功能区项目方面的工作,对功能区所有签约合同、项目台账、跟进项目、“两图一表”等进行了集中梳理,为后续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力量,在担当奉献中实现自我提升。

曾国藩说:“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我想,我们不应以为官为仕之人自称,而更应该是一心为民的服务者,是国富民强的建设者,执政为民的践行者,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当以有志、有识、有恒为志向。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厦大人精神,不断进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我们始终如一保持最初上路时怀揣的那颗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开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晴黛薇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委社治委四级主任科员

我叫王晴黛薇,是厦门大学法律(法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2018年作为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回到家乡成都,分配到都江堰市委社治委工作。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选调生代表,在这里向组织、向同我一样在各级各单位奋斗青春、挥洒热血的选调生们,分享交流我对于工作的思考、感悟和启发。

时光飞逝,那些烙印在上弦场上、芙蓉湖畔的青葱记忆似乎还历历在目,而那个憧憬着铁肩担道义、为法治事业奉献力量的少年已历练成投身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社治人。仅一年半的时光,从面对“社治”工作无从下手的“小白”到独立负责多项成都市级考核目标的骨干,从面对都江堰的陌生彷徨到足迹全面覆盖到19个乡镇(街道)(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对全市256个社区的如数家珍,是身为选调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有决心砥砺前行,是省组部对年轻干部的重视和关切让我有信心奋力拼搏,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让我有恒心面对基层工作中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的青春正当时,我们选调生们的事业正当时!

选调,应是我们最光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应仅仅是一次主题教育,而更应是选调生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光荣使命。2018年7月我进入市委社治委工作,单位新成立不到一年,我是全单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社治工作需要有精进城乡发展治理体制机制的顶层构架和制度创新能力,同时亦需要有“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民生需求回应和社区细胞再造能力。工作期间,我组织策划《都江堰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营造实施方案》,精细打造出都江堰市首个社区营造标杆品牌“邻里集市”;撰写实施《都江堰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推进方案》,率先在全市15个试点社区中探索推广“环保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创新工作机制,始终坚守选调标准,牢记为何出发,牢记使命责任,牢记理想信念,在组织需要的地方、在业已成为我第二故乡的都江堰奋力拼搏,锻造事业华章。

选调,应是我们最美丽的坚持。“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任何事业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唯有坚毅和执着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当初选择进入选调队伍时的那份家国情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革新举措,“新”在把发展与治理有机统一,“新”在把社区工作提升到城市层面来统筹,“新”在首次明确以一个党委部门专责统揽做好此项工作,无论对单位本身还是作为其中一员的我都是一段充满挑战和考验的重要时刻。每一次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每一轮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每一项重点工作的督导落实,每一场市民活动的筹备和执行,每一笔项目资金的追踪和核验,每一篇文稿材料的撰写和校对,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和毫不懈怠的态度。2019年里,我顺利推进平安社区百日攻坚行动,成功上线都江堰天府市民云特色门户,统筹安排使用2400万余元社区专项激励资金,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站稳人民立场、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实战能力,铸造坚毅品格。

选调,应是我们最闪亮的身份。“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以向上的干事创业激情、勇于担当的气魄责任以及勤奋好学的态度作风,自信昂扬,脚踏实地,创新求变,以实干取得的丰硕成果擦亮选调品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里程碑式地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赓即以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具体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成立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构建起省市县乡联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对于在社治条线工作的我以及无数个像我一样奋战在基层治理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期盼已久的强心剂和催人奋进的指南针。攻坚城市治理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这里有广阔的舞台可大有作为,定要通过个人努力和集体智慧,实现充满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的城市治理真正情怀和终极追求。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吴小飞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委组织部一级科员

大家好,我是吴小飞,2015届自动化专业学生,2015年选调生,现工作于阿坝州汶川县委组织部,今天非常激动,母校来四川看望我们,带来鼓励与问候,也提出了期望与祝愿,借此机会,我把工作四年半的体会向组织与母校作一汇报。

坚定理想信念,书写家国情怀。初到汶川就看到灾后重建后的勃勃生机,感触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今年汶川遭遇了8.20百年难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让我真正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在亲身参与到抢险救灾的过程中,更加真切感受到患难与共的人性光芒和不惧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人民群众更彰显了团结互助的手足之情,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群连心、同甘共苦的责任担当,用大爱、无私、奉献书写家国情怀新篇章。在汶川,我认识到只要坚定信念,便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重建美好家园,它是不畏艰险、抗争到底长征精神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新时代汶川精神和秉持母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如出一辙。

真情为民服务,收获朴素喜悦。在组织部工作一年之后,组织安排我到水磨镇挂职,担任贫困村刘家沟村驻村干部。刘家沟村离镇中心不到20公里,但2017年初通村路仍旧坑坑洼洼,加之水磨多雨,村民进出极不方便,干部下村开展工作也费时间。实施脱贫攻坚以后,我与驻村工作组、村两委一道,全覆盖走访、收集民情民意等100余次,协助第一书记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国扶”“六有”系统基本信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2017年底实现了通村路通组路全部硬化,先后通过中央、省州县、第三方工作组检查,反馈良好,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同时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因地制宜,发展雷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两年的驻村经历让我坚信只要真心真意谋发展,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群众也会回报以好口碑。

练就过硬本领,担当责任使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最基本的接电话、接待来访我也摸不着门路,即便平时在做的事情也解释不清楚,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在领导与同事的耐心帮助下,通过拟好每一份文件、核实每一份档案信息、学习每一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近200人职级晋升、100余名提拔干部考绩档案和数十次常委会资料整理、数百次表册统计,逐渐对干部工作的各种细节、职级并行的比例要求、政策解释的尺度把握有了具体认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能够从容面对。作为组工干部埋头工作的这几年,渐渐领悟,平凡岗位一样可以发光发热,不以事小而不为,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就能做到头脑清醒、境界开阔、心中有数、底气十足,做到让领导放心,让自己安心。

保持平常心,正确对待得失。工作期间经历了县乡村三级换届、机构改革、职务与职级并行等重大改革,改革必定有受益者,也有损益者,受益者感叹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损益者忿忿不平,叫苦连天寻找组织要说法,许多人过分纠结一时得失,正如初出茅庐时的我,浮躁、沉不下心、只考虑眼前,在为叫苦者答疑解惑、疏导情绪后,自己也学会了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得之坦然,失之亦应如此。立足长远,活在当下、做好现在足矣。

最后,请组织和学校放心,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未来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都将不悔选择、不留遗憾,坚守初心与使命,砥砺前行,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阿坝州有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等自然遗产,也有藏羌回汉民族风情,更有长征精神、大爱文化,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到阿坝州、到汶川县做客和指导工作。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扎西德勒、纳吉纳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余航   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法规科副科长

从厦门大学到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再到省委巡视办,我从在校学生成为一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再到巡视战线的一员,开始了逐梦四川,建设家乡的职业生涯。我认为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认真尽职履责,时刻躬身自省。

多途径锻造真本领。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新任务,自己突出“二勤一抓”做好好工作。勤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先后参加第十三期全国巡视干部培训,以及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的“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班”“法律工作者法治培训班”学习,积极充电,提升自我。勤动笔。机关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文来文往”,自己高质量做好综合文稿起草与审核把关,为领导了解掌握相关情况,研判决策提供参考。参与起草多份省委领导、省委巡视办领导的重要讲话稿,会同巡视组分析研判发现的区域性、倾向性问题,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省领导报送专报。抓落实。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自己坚持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在教育系统工作期间,对全市115家依法治校示范校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成功创建5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并上升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省市有关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工作。在省委巡视办工作期间,严格把关被巡视党组织巡视整改报告上百余件,指导整改工作100余人次,督促其对基层党建、资金管理使用等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扩大工作成效。

在历练中强化“三讲”。讲政治。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是最本质的要求。2017年8月,我借调省委巡视办工作,这里既考验干部的视野和格局,又考验能力和作风。最大的收获是形成一种重要思维习惯,就是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省委的布局来思考、研判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内心那份执着,就不惧任何挑战威胁,就能经得住摔打历练。讲奉献。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觉悟。巡视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要求高,5+2、白+黑实为工作常态。当自己圆满完成梳理与脱贫攻坚工作密切相关的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12个省直部门400多份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项监督检查报告,为巡视组深入开展工作精准提供“粮药”时,自豪感油然而生。讲担当。担当是一种境界。自己在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中,作为所在巡视组联络员及组务会成员,配合默契组长,紧密联系组员。当好参谋助手,按照巡视任务安排与时间节点,及时跟进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紧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廉政风险集中点位,深入核实,准确运用政策法规分析研判,扎实做好证据收集和固定,有力保证巡视工作圆满完成。

在为民服务中筑牢初心。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和大课堂。基层群众期盼什么、需要什么,就要解决什么。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选调生,民有所愿,我有所应。教育是立国之本。针对基层教师力量弱、待遇低,人才严重流失,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自己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到绵阳市县区听取学校、教师、乡镇干部的意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帮助绵阳市梓潼县探索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项目成功申报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得100万余元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基层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脱贫攻坚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地、老百姓是否满意是最好的检验。自己深入绵阳市三台县马口堰村、乐山市马边县的贫困村进行帮扶,蹲点串户,拉家常、聊未来,掌握基本情况,量身订制帮扶计划。在被派驻到雅安市宝兴县、名山区期间,针对一些基层干部作风不实、惠民政策不落实、兑现不透明等问题,开展专项巡视,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智慧力量。

最后,请母校放心,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在同事们的互帮互助下,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很充实愉快。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母校的期盼化为工作的动力,将组织的重视形成工作的实绩,笃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