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80693

在华中科技大学在川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集锦

www.gcdr.gov.cn (2021-07-30) 来源:


方晟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大家好!我是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建规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毕业生方晟,毕业后通过四川省委组织部选调,分配到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今天非常激动,建辉书记来看望我们在四川的选调生,让我们倍感温暖。很荣幸能有此机会,向母校、省委组织部各位领导和各位校友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常怀感恩,华中大精神常伴吾身

华中科技大学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8年,赋予了我国际视野、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也正是基于这些能力,让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选调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母校改变了我的过去,同时它的精神也深刻的影响着我的当下和未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勾起了每一个毕业学子对母校的牵挂。我也不例外,关注着武汉新增确诊人数,关注着白岩松连线邵新宇书记,关注着同济医学院10家附属医院和广大医学校友投身抗疫一线。那段时间,我毫不吝惜每一次机会自豪的告诉身边的人我来自英雄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时也深深地被华中大精神和校友榜样鼓舞激励着投身抗疫工作。自疫情爆发的那个春节假期开始,我积极投身青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直至4月份,没有休息过一天。今年清明节,我利用休假回家途经武汉的机会,毕业后第一次重回母校,深感母校变化之大。我看到了西十二外面的一马平川,体验了地铁2号线六站不出华中大,喝上了梧桐语问学中心的咖啡,也看到了学院即将拔地而起新教学楼。最让人感动的是,学院的领导老师依然还能亲切的叫出我的名字,记得我是哪一年她带过的第几届学生。

二、笃实力行,在实践中砥砺前行

入职青羊区政府办公室以来,我一直劳记自己选调生的身份,在办文、办会、接待、文秘等多个岗位工作中,一直都以更积极的心态、更高的工作标准来对待,也收获了不小的进步和成长。一是懂得了专业。政府办工作涉及领域广、协调部门多,这就要求我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背景,必须要在工作中保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形成专业的工作思维能力,从容应对千头万绪、庞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二是学会了担当。政府办工作节奏快、要求高,工作安排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常性的一个材料晚上通知第二天早上领导就要念,一个会议晚上通知第二天早上就要开,但在这些不可避免的熬夜加班过程中,我体会到攻坚克难的成就感,也学会了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责任和担当。三是培养了热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的湖北人,在融入青羊生活、了解青羊情况、到服务青羊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了我对于脚下这块土地、身上这份工作的一份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为我在工作中不断拼搏进取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胸怀理想,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今年以来,按照组织安排,我到大邑县沙渠街道万延村开展驻村工作。半年多的时间,我努力完成工作角色转变,克服了作为外省人的语言障碍,也摆脱了村外人遭遇的排外困境,基层认知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在倾听群众呼声、直面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的驻村工作实践中,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和国家事业迈入了新征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新的舞台上积极锤炼能力、发挥才干、实现价值,为四川和成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的关心,感谢组织的关注和培养。接下来,我将把“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融入到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品格,加强学习提升,积极开拓进取,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我将牢记选调生的初心使命,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努力成为一名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选调生,不辜负母校和组织的教诲与培养。


贾京涛 乐山市犍为县自然资源局法规股一级科员、犍为县清溪镇胭脂村村主任助理

大家好!我是贾京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成为了一名四川省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2019年7月到乐山市犍为县自然资源局法规股工作。2020年11月起,担任犍为县清溪镇胭脂村的村主任助理。很荣幸能参加此次的座谈会,借此机会,我想向母校、向组织汇报几点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做勇于逐梦的奋斗者

两年前的今天,我从学校独自收拾行囊,怀揣着对服务基层的热情和新生活的向往,满怀热忱的来到犍为县报道。但随后遇到的方言听不懂、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法律意识不强、与信访群众交流不畅等问题立马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让我清楚的意识到基层工作远不是靠着青春和热血便能胜任的。19年8月的选调生座谈会上,省委组织部的领导和学校老师们的关心教诲,以及师兄师姐们分享的工作经验给我继续奋进指明了方向,要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2019年11月,我主动承担了犍为县龙孔镇陶家村朱富才、朱富权两户的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对接镇、村干部解决朱富才户宅基地选址的问题。我的进步也是十分明显的,从最开始的基本交流需要翻译,到现在标准的普通话中夹带着些许不标准的“川普”。“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基层工作需要我们紧跟党的脚步,怀揣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断磨砺自己,坚定的走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

二、求真务实,做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适应新的时代变化。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和国务院发布的严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通知,表明了党和国家落实耕地保护的决心。前些年,地方经济发展大多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违法用地屡禁不止。刚刚接触自然资源卫片执法工作的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经常不能准确把握政策的关键点,这使我感到深深地本领恐慌。为此我潜心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钻研自然资源执法中的经典案例,向参与执法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虚心请教。为切实做好我县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去年9月我参与起草了《犍为县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县、镇、村、组”四级的自然资源网格化监管机制。该方案被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推广全省学习。基层工作需要我们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深入钻研,提出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想法,为新时代的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三、扎根基层,做为党为民的奉献者

我十分敬佩每一位扎根基层的奉献者。深入基层,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坚守。2020年11月起,我担任了犍为县清溪镇胭脂村的村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忠是我学习的榜样。年轻时候,他放弃了企业的工作,回村担任了一名普通的村干部。2003年,香港玖龙集团计划在乐山投资建厂,为了能使玖龙纸厂在胭脂村顺利落址,他一连几个月不休息,配合镇干部做被征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与玖龙纸厂协商为村民打通入户道路,协调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去年“8.18”特大洪水袭来,陈书记亲力亲为,到岷江河边帮助江边居住的群众迅速转移,成功实现“零伤亡”。这是他在村两委工作的第22个年头了,今年54的他顺利当选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后,我跟随陈书记走访探望贫困户、低保户,学习探讨如何与村民沟通交谈,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临近过年,我与村两委班子同志一起,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制订防控方案,实行人员流动登记,并向村民分发口罩每人2只,虽然数量不多但旨在提醒村民重视疫情防控,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过好年。基层工作细致而繁琐,需要我们抱着群众的事无小事的耐心,站在群众的角度深入思考,为乡村振兴奉献一份力量。

感谢组织给了我一个走到基层,走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第一线的机会。这两年,我在四川的好山好水间学习成长,品尝了四川地道的特色美食,领略了四川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也被四川别具一格的国粹文化深深吸引。借此机会,也邀请各位学长学姐到乐山、犍为做客,乘坐见证犍为历史的嘉阳小火车,欣赏满山遍野的油菜花、茉莉花。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将不断加强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为治蜀兴川做出一份贡献!


毛建新 省委办公厅法规处三级主任科员

我叫毛建新,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先后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2016年通过紧缺专业选调到凉山州工作,2019年考调至省委办公厅。

2009年我刚入大学时正值建国60周年,本科毕业时恰逢母校建校60周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通过这样的形式与娘家人重逢。成长的关键节点踩在党和国家、母校发展的“鼓点”上,何其幸运在最好的年华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能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责。回首五年的工作时光,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有幸在省、州、县等多个岗位锻炼,一路走来,变的是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不变的是赤子之心、进取之心。借此机会,我围绕三组词汇报工作以来的感悟和体会。

一是多与少。我工作的第一站是在凉山州人社局,主要从事军转干部安置服务工作。初入职场,面对新老问题交织、急事难事叠加,我始终坚持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将心比心、少一些自以为是,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暖民心。从处理遗留问题到解决新问题,多站在军转干部的立场想问题,查清问题缘由,查找政策依据,为其想办法、出实招,在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过程中凝聚民心、改善民生。渐渐地,老同志心结解了,新同志心气顺了,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从养老保险增资调资到退役金核算,面对每天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的咨询电话,我始终坚持多一份耐心、少一些抱怨,把政策说清楚,把流程讲到位。渐渐地,故意刁难少了,真诚理解多了。到省委办公厅工作后,不少军转干部还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表达不舍与祝福,让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二是苦与乐。在凉山州工作期间,我曾被组织选派到甘洛县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我与工作队员一起顶风沙、冒酷暑、战严寒,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既宣传政策举措,又共商发展之策,把幸福感成就感建立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上。扶贫路上,有冒风雨远赴江西劝返辍学生的“苦”,也有为村幼上学的孩子们穿上暖冬新衣的“乐”;有一个人深夜打电筒走长路的“苦”,也有与百姓围着篝火畅谈未来的“乐”;有处理纠纷被人误解的“苦”,也有百姓支持领导关心的“乐”。行走苦乐间,收获了感动与成长,汲取了智慧和力量。蓦然回首间,走过的山、踏过的水,都已成为美好回忆的一部分,点点滴滴、永藏心间。

三是大与小。2019年,我考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省委办公厅是直接服务省委的综合部门,更加强调大局意识、全局思维,在大局中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需要第一时间学习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一时间学习省委的具体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学习掌握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在学习中更加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国之大者”、什么是“民之大事”。同时,需要将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将责任使命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无论是办文办会办事,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用心用情用力,在一个个细节上抓实抓严抓好,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严格把关,于细微处见精神、见功力。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学在华中大”让我积累了知识、涵养了精神、树立了信心。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华中大“明德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把母校、组织的关心转化为学思践悟的动力,时时处处事事留心学习、加强历练、提升能力,努力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负母校的培养,不负组织的厚望。


孙辉 德阳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

我叫孙辉,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0级本科生,2014年保送本校本院研究生,2017年硕士毕业参加选调经组织安排在广汉市委组织部工作,去年调入德阳市纪委监委工作,现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一职。作为曾经的组工干部和华中科大学子,今天再次见到省委组织部、母校的领导和校友们,心情很激动,“1037号森林”七年的大学记忆和组工干部的忙碌身影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对我来说,今天就是回到了“娘家”。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代表发言,借此机会,向母校、向组织汇报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转变角色,从“书生气”到“接地气”

作为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大多来自国(境)内外名校,学历较高。这些标签是光环,却更是压力。因此更要摆正心态,主动融入工作,不断向同事、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迅速适应新环境。还记得四年前,我刚走出象牙塔,怀着刚出校园的青涩,坚定的走上选调之路,但当时对于基层工作心中仍有很多困惑。四年的充实繁忙让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融入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想信念、“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华中大精神,已经由抽象变得具体,曾经的困惑变成了脚步的坚定。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告别年迈的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四川,从最初的满口普通话,到不断了解四川风土人情,到渐渐喜欢上火锅串串冒菜,喜欢上“天府之国”的“巴适得板”,到现在能说一口麻溜的四川话。四年多实践的打磨,让我从“满身书气”到“接地气”,实现了稚嫩学生到党员干部的转变。

二、勤学善悟,从“新人”到“老兵”

俗话说:“欲知千古事,需读五车书”。社会不断发展,新时代有新征程、新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和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选调生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期望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学习,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最初参加工作时候,最基本的接电话、收发文件、接待来访都是摸不着门路,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在领导与同事的耐心指导下,通过规范收发每一份文件、接听每一个电话、认真起草每一份文件,逐渐成为科室里的“熟手”和“写作小能手”。工作期间参与起草多篇讲话、汇报材料、信息简报等,30余篇被领导、上级采用。到纪委监委工作后,面临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新要求,对我一个“新兵”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不快速学习,容易出现“说外行话、办外行事”的情况。经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从一个“胆怯的纪检新人”变成一个“自信的纪检老兵”。

三、敢于吃苦,从“温室”到“热锅”

乐于奉献,敢于拼搏,吃苦耐劳,是选调生的光荣传统。作为选调生,要不怕吃苦流汗,主动在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历练自己,从“温室”里走出来,做一做“热锅上的蚂蚁”。工作以来,我始终尽职尽责,在从事公文处理流转、外出调研、服务保障、会议筹备等各项工作中,自愿加班加点地努力工作,晚上经常是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办公楼。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年初四主动返岗工作,在防控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克服自身困难,每日前往集中隔离点、高速卡口、生活市场、卫生站所、重点小区等重点防疫场所,作为联络员参与一线监督检查。针对公文流转效率低、易遗漏等问题,推动公文处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公文处理“全过程记录督办”,构建完整闭环,流转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力争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参与统筹协调领导脱贫攻坚、督导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慰问等各类调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市纪委全会、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等重要会议活动和接待筹备,从会前制定方案、会中沟通协调、会后总结复盘,每一处细节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力争做到“事交我办请放心”。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2020年地处全国抗疫主战场,华中科技大学11家附属医院共投入3.4万名医护人员约1.5万张病床,是全国投入医护人员和床位最多的高校,充分展示了华中科大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信念与担当。请组织和母校放心,我将坚守初心与使命,谨记华中科大“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把组织的关心和母校的培育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德阳有“三九大”之一的广汉三星堆,也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欢迎各位到德阳做客和指导工作。

汇报完毕,谢谢!


吴柳 宜宾市文广旅游局四级主任科员、“两海”示范区石海镇副镇长、石海村村主任助理

上午好!我叫吴柳,2019年从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同年7月选调到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2020年11月,下派至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石海镇石海村先担任石海村村主任助理、一年后挂任石海镇副镇长至今。非常荣幸能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在川选调生代表之一,在这个严肃而又温馨的场合向母校、向组织做汇报。离开故土,来川工作已有近2年的时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实践锻炼中,我逐步完成了“从校园到基层”、“从异乡到家乡”、“从被动到主动”的蜕变。下面,我想用两个关键词总结工作中的一些粗浅感悟,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关键词是“感恩”。感恩母校的培养。华中科大“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为我指引了成长的正确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是李元元校长毕业时对我的殷切希望,“把研究做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导师谆谆教诲。国家情怀、担当实干、求真务实、自主创新,是母校给我的令我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感恩组织的培养。初出校园,在其他省市大多要求党员的情况下,省委组织部给予了当时还不是党员的我服务基层、实现人生理想的宝贵机会,让我感受到了四川对人才、尤其是基层治理人才的重视和需要,坚定了我“报国不论远方”的理想信念;来到宜宾,不论是从岗位分配、规划培养,还是从生活保障、压力纾解等方面都完备妥帖,组织无处不至的关心关爱,让我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

第二个关键词是“学习”。在2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科员”再到“副镇长”“村主任助理”的身份转变。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变动不难,但要在每个岗位上尽职履责,高质高效完成工作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充分发挥选调生肯学、善学的能力优势,在观察、模仿、实践、总结中学习提升,是我应对挑战的秘方。一是克服畏难情绪用心学。从离开校园那天起,我的专业技能似乎就被封存起来了。在文广旅游局,我负责行业法规制定与合同审查,整天与法律条文打交道;在乡镇搞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整天与拆迁群众、项目施工方打交道;在村上搞文书工作,整天与村民户口表册打交道。面对这些新任务,我也曾犯难、苦恼,思考怎样才能不荒废以前学的知识,但总是怕行动、怕白费功夫,这就是典型的畏难情绪。其实,面对不懂的领域,除了用心学习之外没有捷径可走。二是克服地域障碍用情学。语言不通、习俗不熟,在机关或许不是障碍,但是下派到村任职后,语言问题成了摆在外地人面前的大难题。但语言障碍在我这里顶多算小麻烦,因为我遇到了好师傅。我的四川话启蒙老师是我在文广旅游局工作时所在科室的科长,还记得初次见面时,她得知我是湖北人,首先就给我安排了一对一的宜宾话沉浸式教学,不出两个月,我听宜宾话如同家乡话一般轻松了。其实,没有克服不了的地域障碍,只要用情体会、真诚交往,一切地域障碍都是纸老虎。三是克服教条思维变通学。讲流程、重规则是多年学习研究带给我的好习惯。但如果过分强调流程、规则,忽视了流程或规则存在的例外、应急情况,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在镇村大谈机关办事流程,这是“不接地气”;不分情况大搞任务分派,这是“不讲实际”;不考虑具体情况按文件办事,这是“不晓变通”。虽然在镇村工作不满一年,但却让我深刻体会到“实事求是”、“灵活变通”思维方式对打通政策执行最后“半公里”的重要意义。

最好的感恩是传承,最好的学习出于实践。今年5月,我终于通过组织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即将成为这个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一名选调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负组织和母校的培养,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仕琴 省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

大家好,我叫张仕琴,2000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07年取得经济法硕士学位,同年通过省委组织部的选调,成为一名选调生,先后在四川省南溪县(现南溪区)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现在是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办案组长,主要从事死刑二审案件办理工作。毕业以来,主要是在政法单位工作,借此机会,我将从事政法工作中的几点感悟和体会向大家汇报。

一、强化立德修身,永葆选调时的初心使命

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倡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注重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大德,这也是我当初选调回到四川老家基层工作的原始动力。在校期间涵养的党性修养,也为我从事检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检察机关作为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其本质属性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的最高原则、最大优势。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案件、涉群体性的危害公共安全案件以及涉外国人犯罪的敏感案件中,我始终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坚持将讲政治与案件办理有机统一,在司法办案中坚决落实和维护党的领导,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践行公平正义,勇担选调生的责任担当

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在“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引领下,致力于培养华中大学子勤奋务实、实事求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工作作风。从事检察工作,特别是办理死刑二审案件,更是要将客观严谨、实事求是发挥到极致。我所工作的省院二部,办理的都是死刑重罪案件,人命关天。在工作过程中,我始终牢固树立“办理案件就是办理别人人生”的工作理念,秉持高度的责任心、怀着临渊履薄的心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努力“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以践行习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选调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也不断强化着我践行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勇气。从检十余年,我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无一起错案和质量不高案件。特别是在办理谢某某故意杀人案中,面对被告人不认罪,反侦察能力强,作案后毁灭证据,证据薄弱的情况,厘清作案经过,抓住作案手段特殊性的关键点,最终通过恢复、提取手机内电子数据找到证实其作案的重要证据,提出维持意见,得到最高法支持,有力地打击了犯罪。

三、秉持无私奉献,坚定选调人的为民情怀

李元元校长在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倡导“努力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者”。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华中科大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我将把学校倡导的为民情怀与“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工作宗旨有机融合,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为民情怀:一是围绕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二是不就案办案,力争案结事了,及时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案件处理的疑虑;三是强化司法救助,彰显人文关怀,主动服务群众;四是强化职能延伸,积极参与全省检察机关妇女权益保护工作。

离开华中科技大学已有十四年,这十四年一直谨遵母校教诲,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直谨记自己选调生的身份,紧跟组织的步伐,服从组织的安排;同时学校、组织、校友在工作、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帮助,让我感受到很多的温暖,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作为一名华中科大学子和四川选调生,在未来的征途中,我将继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辜负学校和组织的期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