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662653

通江县:抓实“三微一体” 强化党校分类建设

www.gcdr.gov.cn (2021-01-28) 来源:巴中通江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通江县委党校坚持“因党而立、为党而办”职能定位,遵循“三个适应、三个促进”办学规律,盘活红色资源,加大保障力度,抓实“三微一体”强化党校分类建设,为促进“一区三地、红色通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微阵地”强基,优化“大环境”。一是做精红色“微阵地”。成立“红色教育中心”,依托全县234处红色文化遗迹,构建“一核四线多点”教学基地布局,开展“清明祭英烈”“红军后人寻亲”“‘五山’地区红色文化研讨”等活动,确保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二是拓展实践“微阵地”。突出实用技术培训与实践操作,拓展了三李故居、沙溪“红云崖”、唱歌石林等19个现场教学点,增设传统剪纸、户外写生、影视拍摄、田园农耕、竹编刺绣等10余项体验项目,增强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党建文化、农耕文明有机融合。三是丰富网上“微阵地”。拍摄《铁血丹心》《使命》等10多部党性教育片,收集《粉壁墨书》等300多篇小故事,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数字纪念馆、网站、微信、抖音、3D影院、VR等平台展播。持续开展“网上祭英烈”“党课开讲啦”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课堂直观性和吸引力。

以“微主题”开班,抓实“大教育”。一是突出“专”字开办“培训班”。定期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公务员任职培训、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专题培训,结合职业需要和业务工作,以“党性+业务技能”为主题开设《文秘》《党建务实》《银耳种植技术》等20多类专业课,聘请对口部门、行业专家、致富能手等进行授课。二是突出“精”字开办“进修班”。以乡科级领导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为培训对象,统筹党校系统资源,以红色党史、廉政教育、产业发展为主题,推出《弘扬抗疫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川陕壮歌》等12堂精品课、微党课。三是突出“实”字开办“研讨班”。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等学员为主体,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文旅经济等重点,划分“共性+个性”两张问题清单,采取调研式、沙龙式、案例式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确保教学具有针对性。

以“微制度”促学,彰显“大作用”。一是课前调研作分析。坚持“无准备不开课、无案例不开课、无评估不开课”“三无三不”原则,制定《调研信息考核办法》《新课试讲评定办法》,推出“必修课+选修课”“两张清单”,供不同主体班学员选择,确保教学设计合理。二是课中积分勤督促。量化学习目标,设置学员账号,建立学员动态积分管理制度,细化“基本分+先锋分+个性分+否决分”“四类”指标,引导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时学习任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修满规定学分方能结业。三是课后评估强总结。对照县级党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访三评”(回访学员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评查反馈问题、评选先进教师)制度,采取电话、问卷、现场测评等方式,强化课后评估总结,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以“一体化”推动,促进“大融合”。一是平台联通。加入全国红色教育联盟,借鉴井冈山、延安培训中心先进经验,加强与长征干部学院、思德干部学院等交流合作,做实“党校+大巴山干部学院通江分院”两个主阵地,对外提供“研、学、游”一体化服务,年均承接各类培训3.5万人次。二是资源联用。建立党校师资库、基地库、智库“三个资源库”,盘活教学基地120多个,储备师资、智库人才100多名。依托高明湖新校区,整合巴中电商学院、村政学院、县农广校等阵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建成集专题培训、会务接待、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教学基地,实行县内、县外资源联用。三是成果联享。每年举办县党校教师风采交流观摩活动展示教学成果,推动经验交流,实施分类整理,先后向市级以上党校推荐《缅怀先烈,继往开来》《浴血巴山》等影音课程23部、调研文章15篇、典型案例12篇,促使全校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学体系逐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