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511361

在中组部来川调研座谈会上发言集锦

www.gcdr.gov.cn (2021-05-06) 来源:

征一亩地架一座桥

廖高斌

大家好!我叫廖高斌,中南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四川省公安厅政治安全保卫总队四级警长,2020年到苍溪县元坝镇井红村任村主任助理。初到苍溪,从省直机关到基层农村,每日穿梭于田间乡野,没有了大城市的喧嚣,日子反而过的愈发充实。每天一套迷彩服、一双水胶鞋、一个测亩仪,成了我和帮带导师镇党委副书记杨光中起早贪黑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的必备之物。本以为基层工作也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但今年一月份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在这里,分享基层锻炼故事:一句口头禅引发的“意外”。

一个蒙蒙细雨的清晨,我与杨书记一大早便前往二组开展土地测量和青苗附属物登记等工作。绵万高速元坝段征地拆迁工作涉及9个村土地1035亩,房屋121户,井红村就涉及22户,超过六分之一,其中有8户村民不太配合。当我们测量到一户村民家时,从家里突然跑出来一个40多岁妇女,她一边叫骂一边阻拦,她说当官的借着量土地的机会又来坑蒙拐骗老百姓,争执中,有个干部随口就回骂“李玉芬,你就是个扯烂精”,这句原本只是苍溪本地人形容无理取闹的口头禅,这话让李玉芬顿时炸了锅,当即对这位干部连拉带扯边追边骂。第一次工作中遇上被骂,又被一大群村民围着指指点点,我当时不知所措,紧张之余不禁萌生了逃离现场的念头,于是直接问杨书记:“怎么办?要不我们先走吧。”

杨书记笑了笑对我说:“农村工作就是这样的,啥情况都可能遇到,越是这个时候越能锻炼人。高斌,你可不能当逃兵啊。”短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到苍溪就是来磨炼摔打的,来帮助解决问题,不是来“镀金”当“过客”的。于是我笑着过去:“李嬢孃你不要激动,有什么话好好说!”,并拉她到旁边坐下,场面逐渐缓和下来,疏解工作才得以继续。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几年前三方土地测绘中李玉芬家土地测算有误,虽然很快发现并进行了纠正,但她认为是镇干部为了侵占她的利益故意算错的,一直对政府和干部怀恨在心,所以今天才不配合,想借机发泄一下。经过我们耐心的解释,最终消除了误解。李玉芬最后不仅同意了我们的征地方案,还向我们道了歉。

李玉芬事件让我开始反思基层群众工作,前不久,在县委组织部组织指导下,青苗党支部开展月主题研讨活动,交流前期调研和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我发言题目是“信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钥匙”,总结了两点体会:一是当前基层干群信任度有待加强。李玉芬事件正是由于彼此缺乏信任,导致干群矛盾激化,修复干群之间的信任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应是当前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干部群众之间需要一座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二是要注重群众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要学会利用好政策和策略,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善于抓住群众的“问题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耐心沟通,真心真情为群众服务,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伢子”,出湖湘赴巴蜀,远离成都来到苍溪,告别了两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与基层干部群众同进退,我乐在其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的称呼慢慢从“当官的”变成了“小廖”。在接下来两年的实践锻炼中,我将在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我想,或许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尽管征了老乡的一亩田,却架起一座彼此相互信任的心灵之桥。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实干担当不负韶华

刘国庆

大家好!我叫刘国庆,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到苍溪县云峰镇柏树村任党支部副书记。

村官生涯刚开始,我就遇到村上的换届大事,按照工作分工,我负责白天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解释政策,晚上逐个给在外务工的村民打电话做好统计。头几天,效果很不好,经常吃闭门羹,甚至还会遇上挨骂受气,进度也缓慢,百思不得其解后向导师和同事请教,原来还是我的问题,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把普通话换成了苍溪话,把政策宣讲变成了“拉家常”,村民们逐渐熟悉和接纳了我,热情请我进屋喝茶,还亲切地称呼我为“小刘书记”。这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关键是读懂群众、读懂民情。基层工作注重从实践中来,要能进老乡门、说老乡话、端老乡碗、办老乡事、解老乡难,和群众打成一遍,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基层工作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入户走访。几个月调研下来,经过梳理,柏树村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但因为地处秦巴山区山多地少、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资金技术要素短缺等等,多年以来全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于是,我把发展产业作为课题进行实证研究,我把视角从过去宏观经济思维转向农村微观经济视角,多次到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比对研究,找村上老党员、技术能手和产业大户请教,和基地选调生一起交流讨论,还通过省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牵线搭桥到县农业农村局、到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争取专家指导,撰写了《关于苍溪县优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的调研报告》报乡镇党委,最后报告提出的将作物套种提升土地生产率、赞助赛事提升产品知名度等研究成果,被乡镇采纳和运用到镇村环嘉陵江产业带建设发展当中。这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重心是找准发展路子,致富群众就是我们最大的方向。实践中,选调生有专业特长、有单位资源、有平台整合优势,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上有很大的事业空间,有年轻人绽放青年光彩的大舞台。

前不久,有村民向我反映村委“私吞”村民集资款,导致十多年他家门前还没通水泥路。按照程序,我及时把问题报告村民监督委员会,经过详细核实和查阅资料,了解到当年每户村民集资1000元主要用于修村里的主干道,入户路修建未在项目之内,我将真实情况第一时间向村民作出解释,最近正在积极向县交通局争取村级道路硬化项目。虽然是件小事,但当群众称我“刘书记”、紧紧握着我的手道谢的那一瞬间,内心涌起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体会到了,干部为什么要扎根群众,当有了群众情感和血脉联系后,我们的事业观和价值观就有了新的生命力。基层锻炼这张答卷,每道题都是必答题,不能弃答一个。

到苍溪后很少有时间回家,但我们有一个好的团队和大家庭,选调生实践锻炼基地把十几个选调生组织起来建立支部,开展活动、交流工作、互相学习,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常交流各个领域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在推进产业发展时,我们经常集中组团分工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通道,很幸运有这样的制度保障我们的锻炼成效。我将珍惜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回报组织的关心和培养。


建设青苗支部筑牢成长根基

邵镜儒

大家好!我叫邵镜儒,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到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任第一书记、苍溪基地青苗党支部书记。两个身份带来了两份责任,得到了双重锻炼,收获很大,在基层锻炼的感触和体会也很多。作为支部书记,今天重点汇报选调生实践锻炼基地青苗党支部建立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建强支部堡垒,拧紧思想总开关

苍溪基地青苗党支部现有15名党员,其中1名预备党员,均为第一批赴苍溪基地实践锻炼选调生。去年12月24日,省委组织部召开基地选派动员会,邀请了1名全省优秀大学生村支部书记、1名中央机关下派锻炼选调生、1名身残志坚在基层锻炼的优秀选调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第一课”,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干事激情和信心。支部成立后,省委组织部规划办先后两次,组织3个基层支部班子成员在成都召开例会,对支部建设、制度管理、活动安排进行部署,并逐一点评和指导支部工作,面对面进行党务工作培训。省委组织部规划办要求我们,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政治思想行动都要统一起来,把政治训练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充分调动选调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实践锻炼成效。作为支部书记,支部的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核心就是拧紧大家的思想“总开关”。但大家从大城市来到小乡村,从过去单纯的业务工作到处理陌生繁杂的基层事务,心理上难免出现落差、不适应甚至懈怠情绪。针对选调生思想实际和队伍实际,支部迅速建立三会一课、请销假等组织制度,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月主题研讨活动计划,按照趣缘地缘和特长分类建立了3个党小组,上班抓工作、下班抓学习,让选调生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同步提速。目前,基地全体选调生精神饱满、状态良好、工作积极,得到县乡村各级的一致肯定。

二、飘扬支部旗帜,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党员作用能不能发挥好,决定了一个支部是否合格。刚到苍溪,县上就组织我们到基层调研,川东丘陵传统农村的落后面貌深深震动了大家,座谈会上大家表示,全力以赴为苍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支部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先锋、工学合一”思路,把支部学习和工作交流汇报结合起来,每月安排一次主题研讨活动,大家定期汇报交流在村任职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了思维视野的有效拓展,为更好服务村上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支部坚持“聚是一团火”理念,结合实践锻炼工作要求,确定了服务锻炼、服务苍溪、服务群众,党建工作与到村任职、组团服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原则。一方面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组团服务集体攻坚;另一方面开拓交流渠道,服务支部党员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我们将3个党小组建在3个选调生组团服务工作站上、建在产业发展项目上,力争以组织力量促进组团服务工作。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每周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开展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开展产业发展研讨助力解决产业项目实际问题,积极为全县重点项目、产业建言献策,把智慧和力量真正凝聚起来。

三、凝聚支部力量,充分调动内在活力

经过三个多月支部工作,我体会到,只有党员全员参与、拧成一股绳,支部才更有力量,工作才有声有色,也才能更好的推动党员作用发挥。我们近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员参与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党员大会集体研究确定支部组织制度、组织活动项目,确保制度合理、活动可操作,避免影响选调生本职工作。通过轮流组织承办月主题研讨活动、轮值担任简报编辑工作组主编、公众号运维工作组组长等方式,提升选调生活动会议承办、文稿编辑、新媒体应用等各项能力。二是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政策理论研讨活动时,每位同志要结合自学重要讲话、文件会议精神进行研讨发言,无形中激发了大家深入研究政策文件的积极性。每月一荐书活动中,荐书人每次精心准备的党史学习书籍荐书语,对我们是一次党性教育、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同时也激发了大家读党史书籍、学习革命精神的主动性。三是关心关怀温暖每名党员。做好日常谈心谈话,充当好选调生与省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市县组织部的连接纽带,解决选调生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是青苗支部的重要职责。为此,在各项生活保障、工作支持已经比较完备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支部、党小组谈心谈话,积极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解决。

关于选调生实践锻炼工作,有一点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让实践锻炼选调生在村任职期间参与一些乡镇工作,列席或旁听乡镇党委会会议,实现及时掌握乡镇发展思路和工作安排。一方面这种安排不会分散精力、不至于耽误村上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大家了解乡镇这一级党委、政府的运行情况,更有利于结合全乡镇发展,谋划、推动村上发展,同时还便于及时向乡镇党委报告日常工作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


不忘来时路奋进在岫云

涂然

大家好!我是涂然,复旦大学环境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外事侨务委员会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2020年到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任党支部副书记。

初识岫云村,是因为一个人。2019年刚到省人大不久,参加分团会议时遇到一个年轻人,他的发言非常精彩、很接地气、很有感染力,网上一查媒体称他“辞去高薪当村官,一干就十年”,当时就记住他的名字:岫云村支部书记李君。2020年12月,省委组织部召开基层选派动员会,邀请了一名全省优秀村支部书记交流,丰富生动的发言深深吸引了在场的选调生,这是基层锻炼的启蒙“第一课”,又见到李君。来到苍溪锻炼后分工安排,当得知被分到岫云村时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这三个缘份,让我对这次基层锻炼更多了一份信心和期待。根据“4+1”帮带结对机制,我的导师就是李君书记,他第一次谈心谈话给我讲了三个“入门法”:一是多看,基层工作理论有时讲不明白,多看就有体会了;二是多走,多到群众家里去,看生产、看生活、看家庭,多上门就熟悉了,熟悉了心就打开了,要建立感情。三是多想,遇到事情多总结多反思,举一反三,想清楚了方法就掌握了。

刚到村时,人生地不熟,见到村民不知道说什么,干部谈工作我也插不上话。李书记和村组干部带着我走村入户,教我农村工作方法,很快我熟悉了村情民意,也逐步参与到农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土地协调等工作中。基层工作并不顺利,部分老百姓对园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对村上安排的砍杂去乱、改土建园等工作不认可,更有甚者去堵路阻工。面对这种情况,李书记带着我到各组开坝坝会、上门与老百姓谈心,组织村民到产业发展好的亭子湖沿江产业园区参观学习,最终获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到3月中旬,园区中猕猴桃、苍溪梨等特色作物已栽植完成。经过几个月与群众接触,现在全村群众都亲切地叫我“小涂博士”,喊我到家里坐一坐。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喜欢站在村口,望着满山的灯火,袅袅的炊烟,感受着美丽乡村最真实的温度和气息,慢慢地,关于李君书记一切的疑问我都找到了答案,群众的需要是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这次来基地锻炼的意义所在。

一段时间后,在乡村两级领导下,李君书记指导我发挥自己环境管理专业优势,推进岫云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快推进岫云园区建设。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力度,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推进岫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的回引力度,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回到农村这个大有可为的广袤天地施展才华,不断为岫云发展凝聚人才支撑。

感谢组织提供基地锻炼这个宝贵的平台,让我在人生地不熟的苍溪感受到家的温暖,定期开展的组织活动不仅能丰富在基地的生活,更能持续提升政治修养,在和选调生们的沟通交流中大家互帮互助、解困释惑,相互提高。我也倍加珍惜在村任职的时光,让我能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下组到户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在基地锻炼、在村任职的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伴我一路成长。


扎根基层践初心深学实干担使命

卫徉伊

大家好!我叫卫徉伊,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级主任科员,2020年到苍溪县东青镇东林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四年多的机关工作,我时常感到开展工作缺乏基层经验,在办公室拍脑袋、“云调研”出台的政策难免不接地气,推动落实较难。感谢组织提供的基地锻炼机会,苍溪县各级的关心关怀,这段时间收获很大,汇报三点体会。

一、基层无小事,要带着感情做事。刚到村上报到,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乡镇领导告诉我换届就是最好的政治历练、也是对一个干部的政治考验,接下来就安排我参与村民宣传、候选人考察、换届文件起草工作,村支书亲自带着我走村串户宣讲政策,并借机让我跟群众“认个门”,每到一家支书给我讲出家庭和生产情况,手把手教我怎么跟群众打交道,还教给我一些土办法,边拉家常边了解群众思想、摸排候选人,从谈话记录、选民登记,到第一次主持会议,我逐渐找到基层工作的感觉。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春节疫情防控工作,天天挨个给外出务工人员打电话,打一个人最多时要打8个电话,劝导他们就地过年不返乡,上门给老年人注册登记天府健康码,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都是小事。但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杂事和事务性的工作,但每一件都关乎民生、关乎家庭,都是一份责任,就要踏踏实实地办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群众对干部才有信任,对组织和党才会有真感情。

二、敢接“烫手山芋”,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到村上后,接到的第一个“烫手山芋”,就是群众集体上访,去年底有个涉及十几户的土地流转项目,一家农业开发公司一直拖欠土地流动金,村民就聚集到村委会来“要说法”。当时我在值班,一看来了这么多人,我脸都吓白了,村民的情绪很激动吵声震天响,我成了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庆幸的是,村支书很快从乡上办事回到村上,当支书面对面收集问题和情况后,及时进行了有关政策讲解,对涉及法律问题及时与县乡有关方面联系,不久前问题已经得以解决。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群众工作不是简单的事,处理不好就是一个导火索,农村虽然是人情社会,但随着近年来产业发展和经济主体利益冲突的加剧,基层治理和法制建设必须加快推进,作为年轻干部在急难险事面前多几回“热身”,才能加快成熟和成长。几个月以来的学习,我已经慢慢掌握了化解纠纷的群众工作方法。

三、下深水调研,用脚步丈量河水的深度。刚到基层工作,就象是小马过河,有人说水深、有人说水浅,但要试一试才知道。通过调研,我和村干部一致认为,东林村的产业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没有产业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龙头”。但实际情况是,东林村80%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引进项目没有技术和人力支撑,群众思想落后,推动产业发展步步维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前段时间,我们邀请农业部门实地调研,目前正在研制产业发展规划,不管“河水”有多深,我们都决定去“趟一趟”,把村上的产业抓起来,造福一方群众,不辜负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信任。

这将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注定深刻。这次集中选派也很特殊,我们选调生通过基地选派,走到我省偏远的贫困山区,到了最基层、最艰苦、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地方,挑战有多大,收获就会有多大。目前,示范基地各项制度已全面运行起来,平时有工作纪实,半年后省委组织部会同选派单位领导要来进行工作点评“检阅”,年底还要进行全面考核,我们始终怀抱初心,也绷紧了思想之弦,努力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锻炼自己本领,为更好服务基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农村特点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魏季阳

大家好!我叫魏季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四川省发改委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选派到全省选调生实践锻炼苍溪基地,担任金斗村党支部副书记。几个月亲身实践,基层工作从一张白纸,变成了眼前一本密密麻麻的乡村日记,有三点体会特别而深刻。

农村重情义,认人不认理。中国是人情社会,农村更是如此,村民认可村干部才愿意配合工作,否则工作不好推进。这一点,我在处理一起村民纠纷时感受颇深。今年2月,三组的张仕德家突发火情,所幸火势不大,被很快被赶来的镇村组干部和邻里扑灭。张大爷一口咬定是隔壁张某蓄意放火,两家人还当众赌咒对骂。为了弄清起火原因,我和镇上的帮带导师付荣付镇长一起协调派出所、消防队的专业人士到场,在还原火源后确定是烤火盆没被熄灭而引起的火情。但张大爷不相信调查结果,还说要去法院告隔壁张某。后来我们走访周围的群众得知,张大爷和隔壁张某有过节,你们说话他不会听,只听三组组长邓均华的话。过了几天,我们和三组组长再次到张大爷家安抚慰问,邓组长给他讲了没几句他就服气了。我很疑惑,为什么警察的话不听却听得进村干部的话?村支部书记告诉我,村民有时认人不认事,只要是他们认可的人,什么难事他们都会配合。

农村重公平,一碗水要端平。农村非常看重公平,尤其是在分钱分物这类涉及利益的事情上。在前不久支部研讨交流会上,我和支部同志们分享了“两项改革”中合村并组存在合组不合账、合并组组长不服众的问题,问题根源就是动摇了公平。金斗村因为各组资产差异过大,合账会影响部分村民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愿意合账。合并组组长换届选举时,村民担心新组长做事偏袒原组,只接受选自己原组的人当组长。为此,金斗村规定新组长在新项目、新资金上必须优先考虑原其他组,最后考虑原本组,这样村民才愿意配合新组长的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一碗水端平非常重要,不能因私人关系或一己私利偏袒任何一方,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应当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服众。

农村重实际,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在村民眼中,看得到摸得着的才是实实在在,图画得再漂亮也没用。金斗村位于城乡结合地带,项目多征地多,正在规划修建的张家港港口和中农城投物流基地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村民有一些怨言。比如住在港口边的袁正甫开了一家农家乐,门前的路因为港口建设变得又窄又烂,生意大受影响,想关门又想再坚持一下,又不知道路什么时候能修好。又比如因物流基地建设被征地的村民时常到村委会询问中农城投承诺的保险什么时候能够兑现。虽然镇上村上经常给大家讲金斗村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眼看着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心里很着急,只能向陵江镇党委及我的导师陆洪辉副县长反映此事。经过多方协调努力,项目推进计划得以公开,也给村民有了一个交代。我感觉到,基层干部要统筹兼顾长远规划和群众实际,不能因为大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就对村民的眼前问题不作回应,要多跑跑路解决村民实际问题。

学无止境,基层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是首批基地选派选调生,几个月来,十几个同志一起学习、工作、交流,尤其是遇到基层工作中难题难事的时候,在基地这个大平台上,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分析研究和讨论,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对基层工作从慢慢融入到渐渐适应,从角色转变到挑起工作担子,既有组织培养,也有团队支撑,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最后,提一点建议,选调生在完成村上任务之余,能否参与一些乡镇事务,进一步拓宽锻炼视野和平台。


沉在基层一线实干锻炼真知

熊意娜

大家好!我叫熊意娜,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任四川省纪委监委驻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到苍溪县白鹤乡白鹤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在这里分享基层三件小事,一些感受和思考。

一顿家常便饭,解开一团群众心结。今年1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村民实名举报村支部副书记候选人在派出所有案底,不能作为“两委”班子候选人。收到举报后,我和村干部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核实,发现举报信内容与事实不符,我们多次向实名举报的村民解释,道理说了千遍他还是不接受。乡镇副书记李江是白鹤村的包村领导,听说后就把我带着上门,村民见到李书记很热情,主动留我们吃午饭,李书记乘机聊起来家长里短,旁敲侧击中了解情况,原来,白鹤村是一个合并村,该村民与副书记候选人原是两个村的,他担心村级事务上会偏袒。事情水落石出,李书记又从问题症结下手,耐心细致做通了他的思想。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出现问题时,有些不是表面上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基层工作要深入和细致,才能找准“靶心”,“一招击破”,要多到群众家中坐一坐、聊一聊,群众愿意讲出实话、真话,真正的问题找准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个辛酸背影,引出一份工作议案。在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公益扶助中,我走访了白鹤乡伏公社区孤寡老人何礼祥,他的妻儿早年意外去世了,他身体不太好、不爱说话交流,也不爱说自己的困难,告别时我不经意看到,何大爷转身时,背着我们用手抹眼泪,老人的背影和动作,深深地打动了我。近年来,农村“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从“单人外出务工”到“举家外出务工”,村里剩下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生病时照顾、平常的管护、吃饭问题,有的老人一天只吃一顿饭,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共同难题。这引起我的关注,经过调研和统计,我专门建立了白鹤村老年人困难台账,并向乡上、县上报告并建议,开展失独家庭、孤寡老人等常态化走访慰问、公益性心理疏导、多样化娱乐活动,加强特殊群体的精神关怀和心理关注,并通过政协优化完善后提交政协议案形成长效机制的提案。经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脱贫攻坚让群众吃饱穿暖住好了,但与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整体提高还有很远的距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用心用力去解决。

一张问题红条,收获一份干群信任。苍溪县脱贫攻坚中总结了“问题红条”群众工作法,群众把问题反映给干部后,干部打红条给群众,直到办结后才销号,建起了干群“连心桥”,县委组织部把这个方法教给了我们。前不久,我的第一张问题红条打给了村民汪地仙,一天汪大爷着急地找到我,反映他家房前水泥路加宽修建问题,由于路经过邻居谢某家,去年经协调同意后开始修建,但这两天他突然反悔而且阻工,我现场打了“红条”,明确了办理时间一周。下来后,我立即找到村支部书记,我们一起到了谢某家,经了解原来有几次谢某和汪大爷说话,汪大爷不注意把谢某得罪了,才故意用阻路刁难他。为了化解怨气,我和村支部一起做工作,还把汪大爷叫来一起当面解开了误会。小小的一张“问题红条”,一端系着干部、一端系着群众,及时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变以往村干部打“白条”说“空话”的怪象,推动基层干部立说立行、立信于民。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感觉基层工作有大学问,只有扑下身沉下心向乡村干部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才能不断历练蓄能、增长才干。这几个月,我们在基地工作和生活,组织建立了适合我们的实践平台,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遇到困难挫折能相互加油鼓劲,在锻炼提升能力的同时收获友谊,我们将在实践锻炼中奋发作为,不负组织、不负韶华。


基层一线是最好的课堂

杨莲

大家好!我叫杨莲,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9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省住建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站二级主任科员,现任苍溪县百利镇胡家梁村党支部副书记、苍溪基地青苗党支部组织委员。汇报三点体会。

基层工作眼高手低要不得。村里的工作,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发展,从交通水电到邻里纠纷,每一件事都关乎民生、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刚到村上群众就给我上了第一课,因异地迁入人口影响本村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分红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几十户村民联合起来把道路封堵导致在建大桥无法正常施工,当得知消息,我和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村干部赶到现场的时候,村民手里都拿着镰刀、锄头,情绪非常激动,当时我就懵了。但是,同来的镇村干部非常镇静,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即就安抚群众,现场给出解决方案,围堵的村民很快散去,大桥施工顺利恢复。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不简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学校学的基层不一定用得上,只有丢掉“书生气”、眼睛向下“接地气”,直面问题矛盾,向乡村的干部、群众、每一位“农大哥”学习,在处理一件件、一桩桩具体的问题中磨练,才能学到群众工作方法和本领。

从规划到落实不是一回事,基层更注重因地制宜。离开省级机关、来到基层一线,由之前政策制定者到具体执行者,从一名机关干部到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刻感到,在上面制定政策和在基层推动落实是两回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深入基层实践,在因地制宜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让好的政策落到实处。比如,规划在建的百利大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中央主干道、以及河道综合治理均落点在胡家梁村,我的专业对口,所以主动负责联系了百利大桥项目。在每天深入工地查看建设进度、督促安全施工,协调解决困难中,我发现图纸的规划和建设施工不像预想中的那么顺利,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要通过对规划图纸的微调或者修改才能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也让我反思在以后的政策制定中,要多深入基层调研,反复论证政策的合理性和基层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工作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真正惠及于民。

党员是支部的“细胞”,要持续用力增强党员的干劲。每个党员都是支部的“细胞”,细胞的活力,决定着支部的战斗力。作为青苗党支部组织委员,一定要把管理和服务党员的着力点放在激发活力上。一要开展经常性活动,把大家组织起来,利用空余时间把基地的成员组织起来,加强政治理论和上级政策文件的学习,在“埋头赶路”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方能保证方向不偏、工作有序。我们党支部创新“支部沙龙”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政策理论的同时,也增进了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二要健全各项制度,把自我管理起来。青苗党支部建立时,制定了每日签到、请假、工作报告等制度,以实现墩得好、炼得实的目的。现在,我们每天早晚通过微信工作群打卡、报告个人工作开展,离开乡镇的除向乡镇党委请假外,还需向支部报备,实现全程纪实、全程监管。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把心和心连起来。建立互帮互助、谈心沟通制度,对遇到困难的选调生多一些关心和帮助,对工作中的难题一起来集中想办法,建立党员之家,建立选调生之家,让每名选调生感受到支部关怀和家的温暖。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俯身学习、沉心干事、静气做人,在比学赶超中凝练作风、提升能力,我将珍惜难得的机会,扎根苍溪,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苍溪的泥土伴我前行,促我成长。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白兆亮

大家好!我叫白兆亮,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是2019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在宜宾市水利局工作。2020年12月由宜宾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长宁县选调生实践锻炼基地,任花滩镇团结村党委第一副书记。到实践基地锻炼以来,我主动摘下“博士帽”、戴上“草编帽”,自觉褪去选调光环和名校标签,与省直机关选派的选调生们一起安心扎根乡野、沉心基层历练。

一是在走村入户中接好地气。到村以来,我坚持摒弃“镀金”意识和“过客”思想,安心当起了团结村“村民”,目前我已走访了58户农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熟悉了全村油茶、三角梅等产业布局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亲身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和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小事。我也在走村入户中明白,在基层哪怕是一项天府健康码的申领、一个森林防灭火点的值守也是大有学问,对老百姓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干了什么,只有老百姓认可你了,才会对你真的好,那种被认可的感觉,让我成就感满满。

二是在学以致用中发挥特长。我主动发挥专业优势,推进了花滩浑水河防洪堤项目及污水处理统一建设运营管理PPP项目建设。工程之初,镇领导看重我的学历和工作单位,谦虚的喊我专家时,我仅是谦虚的笑一笑,但心里确是默认的,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发现与工程的复杂程度和自身知识储备来讲,充其量我也就是一个点上的技术员,实在对不起专家的称号,要牵头推进项目的完整实施,要学得太多太多。对此,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主动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学生时期的专业导师和项目建设施工人员,力求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也让我确信基层才是实践锻炼的广阔舞台,只有通过基层的实践锻炼,我才能成为更宏观的“专业干部”。

三是在直面问题中强化担当。与在机关单位工作不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问题更具体、矛盾更突出,甚至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十分考“手艺”的活。在基层一线经历这些急难险重的考验,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也使我练就了过硬的实战能力。到村工作以来,我积极参与宜威高速征地相关工作,面对不理解支持的群众,我虽然坚持天天上门解释政策、面对面沟通疏导,但吃闭门羹、被泼冷水还是成为常态。而同去的乡镇干部讲话为什么就能讲到老百姓心里去,工作就能做通?我带着疑问多次请教自己的帮带指导人,并用心观察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最终我明白,在基层工作,特别是做群众工作,我们一定要学会角色互换,变我们为“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和语言来解释政策、传递关怀。经过积极的努力和耐心的走访,最终达到了保障群众利益与符合政策规定的目标,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我也在直面问题中得到成长进步。

四是在基地比学比干中加快成长。长宁实践基地统一安排集中安排,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增进了选调生之间的沟通与友谊,陌生的城市瞬间变得熟悉了;“4+1”的培养机制,确定了我的思想引路人、帮带指导人、培养联系人、结对互学人,使我迅速融入工作、不偏航,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月自评、季点评、年考评”制度一方面使自己明明白白的看到了自己做了哪些事,另一方面又能让自己学会了反思,懂得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种种保障制度、培养机制,使我轻松上阵,不额外费心、不分心,一心想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自从到了长宁,在各种场合,介绍说我都是“下派干部”,领导们都会说一句“感谢来支援长宁发展”,然而我想说的是,我应该感谢组织、感谢长宁这个实践锻炼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片沃土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当然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长宁的发展能够贡献一点点力量,回馈长宁、回馈组织!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陈鲤波

大家好!我是陈鲤波,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是2018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在宜宾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工作。2020年12月,根据宜宾市委组织部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安排,到长宁县老翁镇任盐井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现将实践锻炼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和收获体会报告如下。

一、坚持多学多思,加快融入到基层。一是向乡镇领导学。按照长宁基地相关制度安排,由镇党委书记官伟同志担任我的帮带指导人,每月我主动找他交心谈心、汇报工作、请教问题,官书记也坚持对我的工作成效、思想动态、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点评。官书记在镇上处理突发事件、调解矛盾纠纷时,我也主动自觉跟随前往,近距离观察学习基层工作方法知识,力争尽快熟悉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特点。二是向村社干部学。村社干部都是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了解本地风土民情的骨干人才,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接地气的农村工作方法。比如:现正值森林防灭火的关键时期,村民偷偷焚烧秸秆现象仍有发生,有一次我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村民在焚烧秸秆,当时村干部对村民说,“现在全镇都用无人机巡查,哪里冒烟立即就会警告。”该村民按规定接受处理后,广泛宣传有天网监控焚烧秸秆,村上焚烧秸秆现象大大减少。村干部这个善意的谎言,实用的工作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向基层群众学。我始终坚持没有调查走访,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在开展入户工作时,主动与群众沟通聊天,了解风土民情、家庭情况、生活需求和四季农时,学习群众间的土话、白话,这些信息和群众语言为我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端正三个态度,扎根基层干实事。一是端正实干态度。从市级部门到村任职后,我迅速转换角色,彻底把身心都沉下去,把力气都使出来,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下派之前,我就决心实践锻炼期间每年要为群众至少做10件实事,目前已在村上建立困难人员帮扶台账,拟逐步分批帮扶。前期,通过走访调查,顺利帮助解决孤寡老人唐云清丧葬费用。二是端正吃苦态度。来到基层锻炼,条件相对艰苦、环境更加复杂,却也是深入基层,锻炼身心意志的难得机会。年轻干部必须先苦后甜,“既来之、则安之、能胜之”是局领导对我下派锻炼的鼓励,开弓没有回头箭,任何苦难我都必须自己克服。在村上开展农村危房排查登记时,由于我们村还有很多农户房屋偏远,没有通上硬化路,为了按时准确完成任务,我和村社干部穿上筒靴,一腿泥一身水逐户上门帮助他们登记完成,这也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更加体会到基层是锤炼洗涤我们的大平台。三是端正迎难态度。上级安排的各项类型急难险重的工作我都团结村社干部迎难而上、抓好落实,并从中切实感受到做实做好基层工作的成就感。比如,过年期间,我和村社干部需到村逐户检查村民天府健康码申领情况,当时也担心群众对我们打扰他们过节有意见,工作不好开展,但是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事实上,很多村民都为我们的务实工作作风点赞,最后盐井村超额完成任务。这说明只要想干敢干,就能干成干好。

三、真诚感谢组织,基地锻炼助成长。长宁县作为全省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基地,我们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到基地锻炼的同志,基地的管理也体现了省委组织部和地方党委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里不仅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套适合选调生成长成才的管理办法,通过采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全方位加强了对选调生的培养和指导,切实帮助我们尽快融入角色、提升本领。同时还发挥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帮助实践锻炼选调生成立青苗党支部,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实践讲堂,丰富党员活动,开阔党员思维。目前,已带领大家到三江新区、余泽鸿烈士故居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提升党性教育和眼界思维。在墩实举措上,每人建档实行“月自评”“季点评”和“年考评”,全程纪实我们在基地锻炼的一切情况,让我们绷紧了一根弦,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既掌握工作成长情况,也传达工作压力。除此之外,打造选调生活动室和心愿墙,丰富充实业余生活,为各位不同批次、不同地方的选调生搭建了互相交流学习和建立战斗情谊的桥梁,让我们的“过渡期”大大缩短,经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切实感受到同事的关爱,领导的关心,团队的协作,并跟其他选调生和镇、村干部建立如“亲人”一般的战斗友谊。

最后,再次感谢组织的关心关怀,我一定珍惜机会、倍加努力,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培养。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邓诗茜

大家好!我叫邓诗茜,是2019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目前是省公安厅审计处四级主任科员,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代表在这里发言。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于2020年12月来到长宁县实践锻炼基地驻村锻炼,现任龙头镇龙头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下面我就三个多月来我在龙头过的“三关”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是过群众关,从“省上来的”到“小邓书记”。要过好群众关,在面对群众询问时,就切忌鸵鸟思想,不能害怕群众,相反要主动和群众沟通,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基层、融入农村。记得刚来的时候,不太听得懂当地方言,加上不了解基层政策,每次村支书带我入户去直面群众时,基本都是村支书讲,我在一旁扮演“木头人”的角色,不敢说话、怕说错话。书记介绍我时,他们都会回一句“哦,省上来的”。这句“省上来的”却让我非常难受,直到某天晚上我下定决心,明天去村民家中一定要开口说话!第二天村支书带我去宣传森林防灭火政策,我鼓起勇气,努力让自己开口,告诉对方不能带火种上山、询问对方是否知道森林火警电话等,终于在一次次的主动开口中逐渐放开。现在我已基本能听懂群众对话,对缺乏的基层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能够应对群众的疑问和诉求。后来我带队搞城乡风貌改造排查路过熟悉的村民家,大娘还会拿着柑子跑出来给我,问我“小邓书记,你来检查工作了?”,并陪我走完一条街,挨家挨户给我介绍情况。这种热情朴实的民风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渐渐地觉得融入了这个地方。

二是过思想关,从“只做大事”到“做好小事”。初到基层,我觉得组织派我们来,就是来干大事的,要通过自己的资源,为当地带来资金和项目,改善设施,壮大产业,留下看得见的“成绩”。但我又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陷于一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迷惘。后来,我偶然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写的《心无百姓莫为“官”》,他在文章中指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认识到,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组织派我们来,是来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的。我转变思路,决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时,我了解到龙头镇有400多名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探索如何更好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县公安局正在梅硐镇开展一项针对留守女童的“警察妈妈守护你”爱心计划,于是我积极对接县公安局和镇党委政府,取得双方大力支持,决定在龙头镇推广这项活动。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提前到梅硐镇的活动现场进行学习,积累经验。看见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脸,我才明白,也许我无法做成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资金或项目这样的“大事”,但可以在帮助当地弱势群体上,在呵护祖国花朵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留下自己的身影——做好这样的“小事”,也是我们来这里的意义。

三是过作风关,从“周末愉快”到“随叫随到”。基层工作方式和机关大有不同,是我在这三个月体会最深的地方。下基层锻炼前,我在机关工作了一年多,早已习惯工作日按时上班,享受愉快周末的工作模式。但在基层工作,“随叫随到”是常态,“早到迟退”是经常,彷佛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记得村书记将村“两委”换届选举前的村民代表大会定在周末召开,我当时很奇怪也很不适应,但村组干部们却习以为常,告诉我“农村没有周末这种说法”。除此之外,机关干部的工作基本都是在办公室坐着完成的,而基层工作却常常需要变“上来解决”为“上门解决”。调解群众土地纠纷多是在群众家而不是调解室,开展森林防灭火需要上路巡山而不是死盯资料。基层工作要开展得好,就得让脚底多沾些“泥土味”和“烟火气”。

能在基层过好这几关,当然也少不了组织的关爱。刚到基层时的迷茫期,基地不仅为我们每一名到基地锻炼的选调生落实一名思想引路人,要求每月不定期与我们谈心谈话、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我们的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状况,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更是为我们安排了县、镇、村三级导师,既能让我们在镇村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基层治理办法,又能搭建我们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平台,利用相关部门资源在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我的思想引路人是县公安局局长,关于在龙头推广“警察妈妈守护你”计划的想法,就是在我与兰局长的多次沟通中形成的。

这次实践锻炼,公安厅6名选调生全部下派到三个基地进行锻炼,充分表明了我们这批年轻干部扎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必将全力以赴深耕实炼,用两年不长的时间收获一份成长、演绎一段精彩,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硕英

大家好!我叫刘硕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2019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目前是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综合处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11月,我作为第二批赴长宁“6·17”6.0级地震灾区组团援建服务的选调生,到长宁县任县发改局副局长、长宁镇东风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从省直机关下派到长宁以来,自己从“温室成长”来到了“田野墩苗”,深切感受到,基层真是选调生成长最好的土壤,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为“参天大树”。

一、基层是一个“练兵场”,在真刀真枪中接受磨炼。基层工作没有纸上谈兵,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村里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艰难困苦越多,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五个月的时间里,不论是村“两委”换届中的方案制定、谈心谈话、现场预演,还是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和安全生产的入户宣传、全覆盖巡查,以及清算征地补偿款项等专项工作,每一环看似细小,但都承载着政策的落实与责任的压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要冒雨走过泥泞的村道,有时会遭受村民的质疑与误解,但也只有经历这些,选调生才能真正褪去自身“娇气”,静下心来,走进百姓家,走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真正粘上“泥土气”,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坚持把群众关心的事真正做细、做实、做好。

二、基层是一面“透视镜”,在照镜子中补齐短板。到基层工作之后,在对比中才发现,省级机关的工作层面虽然高,但都是工作的局部和细节,基层工作接触的“面”广、连接的“线”多,都落在这一根针上,反而可以反映到宏观整体,更好的检验出一名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就我而言,我在省发改委工作,对项目的整体运行、建设方式等方面具有基本的常识,理应比一般干部要清楚明白,而到了基层,在实践锻炼中,我才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看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比如我在村上参与的产业发展项目前期规划、文件申报等全流程中,我才发现自己的短板和能力的空白点有多大,真正产生了本领恐慌。基层就像一面透视镜一样,及时暴露出我们部分年轻选调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缺点,而基层锻炼正好可以给我们补上这根“短板”。

三、基层是一节“好课堂”,在学思悟践中增长本领。年轻的选调生有知识、有干劲、有激情,而基层刚好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增长本领的广阔天地。县委组织部给我们量身定制了“4+1”结对培养机制,我们不仅可以向基层领导和身边一线干部学习实践经验,强弱项、补短板,锤炼养成务实作风,不断提升业务本领,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还可以向基层群众、当地百姓学群众语言、风土人情,提升群众沟通交流能力。五个月来,我深度参与东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五个一”工程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开阔思路,了解政策投向,学习项目包装,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50万元;学习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政策内容,争取申报农网改造专项资金2300万元,不断锤炼自身本领,为长宁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作为基地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我认为到基地集中锻炼主要有三点好处,一是支部化建设,能够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在支部学习中,支委成员先行一步、深学一层,带头开展学习讨论,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有组织、有方案的带领基地选调生深度学习思考;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中学习备课,比如就如何做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到村宣讲工作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宣讲实效性,力争把全会精神讲到群众心坎上。二是团队化管理,能够强化跟踪培养、纪实考评。结合“月自评、季点评、年考评”制度,基地每位选调生可以有计划的回顾梳理自身工作进展,明确成果,发现短板,主动思考提出下阶段锻炼目标,由基地统筹盘点共性需求,制定短期计划,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课”;通过制定支部工作要点,每位选调生也可以将学习工作有机结合,让实践锻炼做到有的放矢,落在实处。三是组团式服务,能够集聚力量、发挥特长。基地选调生作为一个大家庭,在面对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任务时,可以充分汇聚调动团队力量,发挥“1+1>2”的效应,结合选调生专业和部门优势,分解任务,打好配合,共抓共建,避免孤军奋战模式,努力实现干部成长和地方发展的“双赢”。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滕鹏

大家好!我叫滕鹏,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来自四川广安,现任职于四川省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2020年10月,我有幸成为10名省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二批组团服务选调生之一来到长宁。2020年11月,长宁选调生实践锻炼基地建成后,进入了基地实践锻炼这个大家庭。目前,任长宁县梅硐镇党委副书记、石陇村党总支部第一副书记。根据安排,我就接受锻炼以来的情况向组织进行报告。

作为一名从组团服务升级到基地锻炼的选调生,我感到基地锻炼的好处有很多:一是通过省委组织部集中建基地、集中选派,配套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措施,特别是在岗位安排、平台搭建等方面,组织部门充分考虑了选调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并与接收单位进行了全面沟通,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人岗相适、才尽其用。二是通过建立“4+1”结对机制,切实帮助了选调生开拓视野、转变角色、融入工作。我之前在街道办、市委组织部工作过,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乡村有很大不同,但是有帮带指导人的指点,还有结对互学人的帮助,我很快融入了这里、进入了角色、开展了工作。三是通过建立青苗党支部,定期开展一些支部活动,搭建了交流平台,让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交流沟通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5个多月以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是熟悉乡村、融入乡村,要从调查研究起步。初到村上,环境陌生、村情不熟,别人说话我只能听大概,我说话别人觉得不接地气,这种尴尬的场面经常出现。在破冰思想的作用下,我从调查研究入手,主动找到帮带指导人、结对互学人以及村组干部,请他们为我引路。为此,我每天带着笔记本与村情要素表进村入户,把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悟到的记在本上、统在表上。3个月下来,我走完了村民小组、走访了部分群众、参观了部分企业,石陇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人文风俗等全部搬到了我的村情要素表上,基本实现了“一表知全村”。如今我可以独自跑完石陇的每个组、每个产业基地、每个竹加工企业,基本认识全村的党员、干部、贫困户,还把宜宾“不关事”这个口头禅带回了广安。我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我们熟悉情况、融入乡村的“金钥匙”。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服务乡村打牢基础和指明方向。

二是干好乡村工作,要善抓“关键少数”。到村上开展工作后,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工作点多、面宽、任务重。村“两委”换届是我到村任职后所做的第一项重大工作,我心里没底,但这是五年一遇的村级换届,一想到错过了这次,说不定再也没有机会参与换届工作,于是我主动向镇党委书记报告了我的想法。根据安排,由村常职干部与村民小组长一道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引导村民依法选举。在我负责的2个村民小组里,我看到了村民小组长的作用,基本上他们去做工作都是得心应手,还能得到村民支持。就是这样村民小组长在关键时刻发挥的关键少数作用,石陇村的换届选举得以圆满完成。我认识到,基层越是点多、面宽、任务重的工作,越要抓住关键少数,选优班子、配强队伍。比如,对一个村来说,要把每个小组长选好、配好,这个村的工作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是展示选调风采,要在扬长补短中有所作为。街道、组织部的工作经历,让我与机关内务、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任职镇党委副书记以来,我主要从事基层党建、机关内务等工作。我的帮带指导人是镇党委书记杨雄英,她一再鼓励我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镇属机关、各村(社区)所使用的文件格式极不规范,表面看是个小问题,但却反映了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标准意识。跟党委书记汇报后,我发挥自身优势重新规范了全镇公文格式、制定了参考模板,并出台制度性文件,以点带面引导全镇党员干部树立标准意识,机关公文质量、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我还带领党建办、办公室同志建立了“写作大练兵”机制,即每隔半个月每位同志交一篇文稿,通过自评、互评、集中点评等环节,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文稿写作水平显著提高。我认识到,扬长补短是我们每位选调生在基层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

几个月下来,我收获颇多,但静下来思考,与组织的要求相比、与一起锻炼的同志相比、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抓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一些好的群众工作方法应用还不到位;三是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还有差距。

同时,随着选调生基层锻炼实践示范基地做法的不断探索与前进,建议是否可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锻炼选调生的考核拿出一部分权重实行捆绑式考核。比如,可以综合考虑省直部门与市州选派选调生的各自优势,以2人或者3人为单位进行打捆考核,促进大家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互促互进。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汪恩贤

大家好,我叫汪恩贤,毕业于厦门大学财务学专业。2019年选调来到四川,分配到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目前是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二级主任科员。今年2月,有幸来到长宁参加实践锻炼,任梅硐镇泽鸿村党委副书记。我所在的泽鸿村是曾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川南特委书记的革命先烈余泽鸿同志的家乡,目前正处于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机遇期。能够在这样一片拥有厚重的红色基因和重大发展任务的热土进行锻炼,我倍感荣幸。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自身实践锻炼情况。

一是能力在实干中淬炼。基层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沃土,从省级机关到基层一线,由原来具体的闭环线性事务工作执行者,转变为直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员,我感到肩上实实在在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可能在别人眼中,我是省级机关下派干部和博士选调生,但我自己深知,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我仅仅是末学后进,唯有多向群众、领导、同事和实践学习请教才是立身之本。当前,我们村正值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省级村庄规划建设试点等重大中省政策机遇叠加的窗口期,截至目前已明确的全年投入资金将达8000万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最近我每天与镇、村干部一道,逐户走访,尽最大努力取得理解和支持,争取顺利完成搬迁工作,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同时,到村工作后,针对集体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现状,我主动请教原单位领导同事,共商解决对策,并利用自己专业和省发改委固投处工作的优势,在泽鸿村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上,深入分析投入产出,撬动信贷政策杠杆,推动返乡农民工、优秀乡贤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成立旅游开发公司,为泽鸿村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探索出有效路径。

二是口碑在担当中树立。当前,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作为实践锻炼选调生,更应该在大事难事面前站排头、当标兵,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还记得初到基层时,村民担心我是“镀金干部”,既不了解他们的切身利益也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可谓来时没有期盼,走时没有挂念,从他们称呼我为“汪博士”就能感受到那一丝尊敬中带着的距离感。不过,通过这段时间与群众朝夕相处,特别是在余泽鸿故居提档升级工作中参与村民耕地、林地占用和房屋拆迁工作,让我很好地与群众拉近了距离,从以前需要村干部带着我才能走村入户,到现在村民愿意直接邀请我到家中吃饭,我也变成了他们口中的“汪书记”。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必须在政策、法律和情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让群众感受到我们是真心站在他们的角度为大家谋福利,那么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比如,村上道路硬化扩宽要占用村民林地,是按成片竹林标准还是零星竹林标准补偿?对此,我们积极建议党委政府按照补偿金额多的标准实施,实际操作的结果也表明,由于每亩多补偿一两百元的方案让群众满意,群众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情况下都自发组织劳力先行挖好路基,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也帮助政府节约了施工成本。

三是初心在服务中筑牢。为民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之一。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有为民情怀、公仆意识。在原单位工作期间,我们都有极强的处室荣誉感,常年无休处于“满负荷”状态。下派前我认为基层工作相比处里应该轻松不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当前余泽鸿故居的提档升级工作,基层干部为了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经常在群众家中摆谈到深夜,为了取得群众的理解,可以翻查十几年前的资料解决群众的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日不归家、周末不休息成为了常态,我被基层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所感染,更加坚定的,跟着他们一起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尽最大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经历这些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锻炼,同时也得益于基地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机制,不仅在初来之时为我们提供了选学菜单,明确每季度应该学什么、做什么,而且在锻炼的全过程中,还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培养,我现在正逐步成为一名“说得土话、走得土路、喝得土酒”带着泥土味的村干部。但我深知与组织的期望、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将努力对标补齐。在此,我也想结合自身经历对基地组团锻炼谈点个人建议,建议可针对纳入市级及以上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试点村或省市层级重大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村级组织,采取将不同单位或省市两级的2—3位选调生组团锻炼,这样可有效提升不同单位或省市两级的协同合力,形成1+1>2的效果,同时也给了下派选调生更多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合作的机会,更好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基层工作重在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必须时刻将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中、群众的困难记在脑中、群众的利益捧在手中,用初心坚持,用实干出彩。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杨小艺

大家好!我叫杨小艺,悉尼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硕士研究生,是2019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现为省纪委监委驻省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四级主任科员。2020年12月我作为第一批赴长宁实践锻炼基地实践锻炼的选调生来到长宁,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实践锻炼,现任长宁镇曙光村党委副书记。

来到基层之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一是熟悉基层的基本情况;二是学习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三是了解基层工作的思维方式。我走出“机关院”走入“农户家”,从村情民情调研入手,快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参与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等重点工作,亲身经历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征地拆迁等急难工作,同时也在佛来山梨花节等重大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在内心里,已把自己当成本地“村民”。然而刚到基层的这段日子,除了收获,我面临更多的是挑战。

一是融入基层的问题。选调生群体中大多是“三门”干部,且多数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农村了解较为片面,掌握的“群众语言”少,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匮乏。这导致我在工作初期缺乏底气,往往是看得多、做得少,如何融入基层成为了我的第一个挑战。这段时间通过向“帮带指导人”请教学习,与结对互助年轻干部沟通交流,以及在青苗党支部组织的“实践讲堂”上听取基层工作前辈们的经验分享,我了解到主动走入群众之中是融入基层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主动请村干部带领,协助化解两户群众在自家道路修建时产生的矛盾纠纷,与征地拆迁户一起坐下来详细沟通拆迁补偿事宜,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困难等,通过走村入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拉家常”,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为百姓谋利,融入基层是在边干边学中逐步实现的,而非一蹴而就。

二是“不适应”的问题。相比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灵活性较强,凸显出“千头万绪”的特点,不仅要完成日常规定动作,还要处理许多紧急突发事件,不仅要“坐得住”,还得“走出去”,原机关工作与现基层工作方式方法不同而产生的“不适应”成为了我面临的第二个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积极向组织汇报沟通,向“思想领路人”请教,我明白了塑好角色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选调生,既要做“参与者”也要当“旁观者”,一方面要把自己看作“参与者”,既然来到了基层,就要有基层思维,就要站在基层的角度去探索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应适时跳出基层框架,位于省、市站位,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思,在了解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同时,也有助于思考决策制度本身,学会了这种换位思考,也有利于返回原单位后参与制定的政策、出台的文件更符合基层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找准定位的问题。刚下基层面对新环境新情况新工作容易产生迷茫的心理,面对两年宝贵的锻炼机会,着眼目前想要实现的目标,在“该抓什么”“如何抓”上还稍显困惑。通过这段时间的主动交流学习,以及在县委组织部制定的季度“选学菜单”短期培养计划和“月自评、季点评、年考评”考核测评制度的指导帮助下,我发现找准定位是实现基层锻炼目标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我定期做好了自我梳理和总结,在形成工作思路的同时也自然生成了动态成长轨迹,主观自评和客观研判相结合,让我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掘自身优势、反思当前短板,实现精准锻炼的目的。我本科所学专业是新闻学,刚下基层面对工作,有时候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所长付诸于工作实效之中,但通过“选学菜单”上的必修选修课程,我可以找到自己专业化个性化的锻炼需求,同时结合“帮带指导人”的定期评鉴,我能更充分地看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和成长,给自己准确定位。

除自身努力外,我在这段时间内的成长也受益于基地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一是“4+1”结对帮带培养方式。对于我们这群基层“初学者”来说,既有一位县级领导做“思想引路人”,又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科级领导干部为直接帮带指导人,还有一位县委组织部的组工干部在上级组织与我们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同时,工作生活上还有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优秀年轻干部与我们结对互学互助,可以说是从不同维度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我们融入角色、开拓视野、提升本领,不留遗憾。二是“月自评、季点评、年考评”考核测评制度。这项制度能有效地督促我们主动思考工作,积极发挥作用,梳理工作内容,形成工作思路,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三是“组团式”管理模式。改变以往分散式、撒网式选派,通过建立党支部将选调生凝聚成“一团火”,我们在比学赶超中交流思想、互鉴经验、共同成长,同时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集思广益、发挥不同专长,进行“组团式服务”助推地方发展。

最后,感谢组织给了我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增长才干的机会,衷心的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辱使命,在基层历练中提升本领,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价值,以忠诚、干净、担当、实干回报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在长宁基地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周锦瑜

大家好!我叫周锦瑜,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2018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学技术处二级主任科员。2020年11月,作为第二批组团服务选调生到长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现为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长宁镇海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同时担任了长宁基地青苗党支部书记。

把支部建在基地上,是立足选调生在基层“墩苗”历练工作实际的有效之举。长宁青苗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包含市级下派选调生),我们在基层锻炼实践中通过支部化建设、团队化管理,把选调生组织起来、把党员作用激发出来,让选调生在基层一线“享受一起吃苦的幸福”、“凝聚并肩奋斗的力量”。作为支部书记,我深切地感受到小支部可以发挥大作用。

一、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锻炼战斗核心。习总书记说,“选调生政治素质达标了,就是好苗子”。我们基层锻炼的选调生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兵蛋子”,在机关学政治规矩还不深不透、政治素质还不过硬,直接下派到基层心理上容易产生落差感、思想上也可能会动摇,很有必要通过党建引领,在基层锻炼期间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为此,各级组织部门不仅把我们“派下来”还把我们“组织起来”,省委组织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抓支部,下派前省上集中召开选派培训动员会,每季度召开3个基地支部书记联系会议,规划办领导先后3次到基地实地走访看望我们,与支部成员面对面谈心谈话、传教方法、鼓舞干劲,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支部建设。市委组织部统筹将我们纳入管理,与本市选调生一并开展基层锻炼,定期来到基地了解我们生活工作情况,支持和指导县上做好管理服务;县委组织部明确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支部党建指导员,适时掌握支部每名党员思想动态、现实表现,指导我们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大家普遍感到有了“党组织”就有了“战斗堡垒”,基层历练中我们就能始终在组织的正确引领下开展政治训练、实践锻炼,方向感更强、效果也更实。

二、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支部运行管理机制。按照组织要求,我们在到村的同时,第一时间都把组织关系转到了基地,成立了青苗党支部,也从机关干部真正成为了长宁的普通党员。为了进一步加强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我们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在党建指导员的组织下,我们通过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直属县委组织部管理,明确了组织、宣传、纪检等工作小组,截至目前共展开党支部会议5次,聚焦实践锻炼、支部建设、团队管理等主题开展会商研究。二是强化制度支撑。支部结合锻炼工作实际,严格落实日常考勤、请示报告、安全预防等管理机制,配合县委组织部建立基地锻炼日志,督促及时填报《选调生实践基地锻炼纪实表》,实行“一人一档”,对实践锻炼情况进行全程纪实。三是严格自我管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支委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基地成员的思想工作动向,并常态化开展安全提示和廉政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制止,确保大家在基地实践锻炼既能成事又不出事。

三、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党员干部作用发挥。青苗党支部作为下派锻炼选调生共同的家,始终坚持以拓展学习沟通渠道为牵引,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激发大家的潜能。一是实行轮值负责,我们建立“小组带头,全体参与”的月度轮值负责工作制,将支部成员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具体负责承担当月支部日常活动,让支部成员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在比学赶超中成长。二是丰富学习载体,我们支部对内除常态化开展党员大会、青苗讲堂等支部活动外,还定期组织举办读书分享会、经验交流会、“互访互学”等线下交流活动。目前,支部已先后组织成员到余泽鸿烈士故居、三江新区等地参观学习。三是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开展问题难题揭榜挂帅帮助模式,由发榜人在线上发出问题需求,鼓励支部党员发挥专业背景、部门资源积极认领,凝心聚力解决实际难题、助推地方发展。比如,前不久,部分选调生所在的村镇出现了果木病虫害,在镇村干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支部成员农林专业毕业的赵丹阳同志得知后主动认领,积极协调母校导师指导,成功解决了果木锈病问题,实现了增产增收。

提一点建议:希望中组部选派中央机关选调生到四川来开展基层锻炼,我们3个实践基地的选调生欢迎他们的到来,通过结对互学,加强与省市县乡四级选调生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