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之后来到小平家乡广安工作。组织部门为便于我适应,结合我所学的专业,把我安排在市级卫生部门,挂职副科长。单位给我解决了住宿,平时吃饭也有食堂,生活上给予了保障;工作上,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同时,组织部门考虑到我初到广安没有多少朋友,很快安排我参加了初任培训班,我竞选成为班长,在178人的大班上积极为大家做了一些服务,因此认识了很多的朋友。2015年1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到我们所在地区,看望了我们这批定向选调生,并对外省人进行了特别关照。2015年3月,组织部门和单位共同为我争取了一个到国家部委交流锻炼的机会,于是,我来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习。
以上不足一年的短暂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广安求贤若渴、爱护人才、崇贤尚德的氛围,我受到了照顾和关怀,也获得了很多机会。不过,我的经历不是特例,我们同批过来的四川急需紧缺专业定向选调生,在其他市州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我想起在四川定向选调生考前咨询会上,对自己去四川发展“会不会被埋没”是一个普遍的担忧。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原因有三:第一,大家都很优秀。作为复旦学子,大家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对此,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在这份自信的基础上,能多一份谦恭,那就更好了。大家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同事,他们的理论水平可能不如你们,但他们处理问题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能以一种谦虚、恭谨的心态向他们认真学习,你们会很快变得更加优秀。第二,大家有发挥能力的空间。这里的各级政府都在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政府的管理更加精细,这为大家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比如,我刚到单位不久,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各市州加强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采购基本药物的管理,编制情况通报。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排我来做这件事情。我多方查找资料,在熟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连续加班一周,较好地完成了第一期情况通报的编制工作,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良好的组织机制保证大家不会被埋没。这里的各级组织部门对选调生非常重视,市委组织部日常跟踪管理,省委组织部半年一慰问、一年一考核,在这样的制度下,只要大家做出了成绩,是很难不被发现的。不过,大家同时也要明白:你发展得越好,只是意味着你需要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获得了享受的资本。
我在广安工作的时候,常有人问我,“你是湖北人,为什么来四川了呢?”我回答说:“我想来做点事情,在哪里都一样”。我出生于湖北的农村,自小目睹了家乡的贫穷落后和我的父母、乡亲为改变自身境遇所付出的艰苦努力,那时候,心中有个朦胧的想法:“希望以后能够帮助他们”。后来,通过学校的培养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的想法逐渐明晰:在越来越好的政治环境下,成为一名选调生也许是我能够帮助他们的最好途径。2013年11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在复旦设置考点招录选调生,虽然四川不是我的家乡,但是我知道,那里很多地方比我的家乡更加艰苦,我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就像帮助我的家乡人一样。
习近平总书记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自觉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承担一些责任,是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复旦学子应该有的情怀。这条路上,无数有志之士在砥砺前行,我们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