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5769749

感受深刻,坚定信念
——2015年清华学子四川行实践队员个人感想

作为一个浙江人,我这次来四川是有“目的”的,因为我报考了四川的选调生,而我的实践地也是当初我所填的志愿——四川省绵阳市。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四川实践了,2013年有幸参加学校的公共服务培训班,进而参与到了成都龙泉驿区的工作当中,但是这次实践却是对我触动最深的。由于整体安排都比较紧凑,因此我们绵阳组在实践地实际的考察实践时间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虽短,感触尤深。在这五天当中,我跟我的搭档孙博士感受到了绵阳作为一座科技城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体会到了“512特大地震”中绵阳市尤其是北川地区所遭受灾难的深远影响;更感受到了震后绵阳人民辉煌的灾后重建成果。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市政府所在地涪城区以及市区的游仙区,另外还走访了北川新城以及北川老城、北川县擂鼓镇、永昌镇。参观了汶川地震博物馆、羌族文化博物馆,与市委组织部干部1人,县委干部3人,工作人员2人,社区干部2人,选调生2人进行座谈。

相对于其他调研小组来说,包括我们绵阳小组在内的“震区新貌”小组的调研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们此行的目的不光是对调研地的经济、民生、人文发展等各方面发展进行深入了解,感受绵阳的基层生态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去体悟目前灾后重建的状态和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初到绵阳之时,城区的现代化景象丝毫不像一座“西部非省会城市”,再加上其青山绿水环绕的地理优势,俨然给我们一种东部沿海都市的感觉。整洁有序的城市规划、幸福安康的百姓生活无不昭示着这座西部老城历久弥新的发展态势。同时作为一座科技城我们能时刻感受到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绵阳的现代化氛围。这种氛围是独有的,不仅仅建立在绵阳拥有九院这样一个在中国国防领域举足轻重的研究所的优势上,也不仅仅只因为绵阳高产的院士数量,更体现在绵阳以绵中为首的高质量教育事业和百姓尊师重教的理念上。以科技城标榜的绵阳自然求贤若渴,包括这回访谈的谢潜龙师兄在内,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绵阳各级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无论是在个人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保障上都得到了绵阳各级政府的“照顾”。

而当我们踏入北川境内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只用了1年多时间就拔地而起的城市。设施齐全、百姓幸福、工作人员繁忙是我们对于北川新城的第一印象。之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进入了北川老城,破败的废墟、惨烈的对比图以及处处可见的黑白相间的默哀横幅让我们似乎笼罩在了一种肃穆的氛围下。很难想象当时北川人民经历着怎样的苦难,更难以想象那座北川新城的拔地而起是汇聚了全国各地多少的力量。但是在访谈擂鼓镇重灾经历者的时候,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一种对历史的缅怀、对已故之人哀思,更感受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借鉴我们在调研报告中的一段话就是:地震诚然可怕,但越是凭人力无法抵抗的灾难,越能反衬出人类蓬勃的生命力,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承载着灾区人民的期许,我们要总结灾区重建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努力在后重建时期保障民生、发展经济。

对于我个人而言,更深的感触是现今的西部已不是我脑海里曾经的西部,它有它的优势,它也有它的不足,而我仍旧愿意来这里贡献青春。